姑婆山花岗岩断裂构造定向定量遥感研究
【摘要】:位于广西东部湘桂交界区的姑婆山花岗岩体具有复杂的断裂构造系统。为研究其断裂构造走向的方向分布特征和规律,采用资源-2号、Aster和ETM+三种遥感数据结合,对岩体中线性构造信息开展了依SN、NE、NW、和EW四个走向的分解提取、定向等密度分割、定向空间卷积与定向趋势分析,获得4个方位角区间的总线性构造2,513条、总长度2,024.76 km,以及各方位角区间的线性构造总长度。通过对在张性应力场作用下花岗岩断裂构造形成过程分析,探讨了姑婆山花岗岩体的不同走向断裂构造密度分布与其正交的致断张应力场强度的关系,确定姑婆山花岗岩体断裂构造的优势分布方向排序为NE—NW—EW—SN,而相应各方向断裂构造密度的第10次趋势面可以作为确定该方向致断应力场强度空间分布的参考,为姑婆山花岗岩体构造样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定向定量遥感分析依据。
|
|
|
|
1 |
池国祥;广西姑婆山复式岩基的多源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形成机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9年01期 |
2 |
冯佐海,梁金城,张桂林,蒙有言,袁爱平,鹿昆;姑婆山-花山花岗岩体热史及隆升过程[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11期 |
3 |
马德成;柳智;;湖南茶陵湘东钨矿控矿构造研究[J];南方金属;2010年05期 |
4 |
孙士军;;黔桂边境地区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成矿规律初步探讨——兼论从江地区隐伏矿床的找寻[J];矿物学报;2007年Z1期 |
5 |
袁奎荣;花岗岩体中断裂构造的初步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
6 |
吴虹;冯佐海;黄晓娟;周爱萍;林一艺;吴泳科;;姑婆山花岗岩体断裂构造样式方向特征多尺度定量遥感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7 |
欧阳成甫;广西姑婆山岩体侵位构造及侵位机制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年03期 |
8 |
龚安,温淑英,韦玉山;姑婆山岩体西部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演化特征[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
9 |
刘文龙;花岗岩体中断裂构造和岩脉研究的某些新认识[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7年Z1期 |
10 |
孙文鹏;铀的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J];自然杂志;1980年05期 |
11 |
张德全;王雪英;孙桂英;;关于广西姑婆山-里松岩体的定(侵)位年龄和冷凝历史的探讨[J];地质论评;1985年03期 |
12 |
洪大卫;;试论华南花岗岩岩套(岩石序列)的划分原则和研究方法[J];地质通报;1986年03期 |
13 |
周有勤;王奎仁;;北疆祖鲁洪花岗岩体的主要特征及成因[J];岩石学报;1993年01期 |
14 |
王涛,张国伟,王晓霞,李伍平;花岗岩体生长方式及构造运动学、动力学意义——以东秦岭造山带核部花岗岩体为例[J];地质科学;1999年03期 |
15 |
张先亮;周清和;张旷成;;花岗岩体中“空洞”形成机理及工程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6年09期 |
16 |
罗改;杨学俊;白宪洲;熊昌利;郑先纬;;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甘肃地质;2009年03期 |
17 |
刘翼飞;聂凤军;江思宏;薛静;侯万荣;云飞;;蒙古国阿林诺尔钼矿床赋矿花岗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学报;2010年03期 |
18 |
郭旻;李响;胡祥昭;邹海洋;;内蒙古道郎山地区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现代地质;2010年04期 |
19 |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矿物组成及微结构研究[J];地学前缘;2011年01期 |
20 |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J];地学前缘;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