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SR-E数据的云南省干旱监测
【摘要】:土壤湿度是反映土壤干旱程度的指标;被动微波遥感可以全天时、全天候监测,并对土壤、植被具有一定穿透性,它是基于干土和水的介电常数反差反演土壤湿度。本文概述了被动微波反演土壤湿度的物理原理。它通过微波极化差异指数计算出植被的光学厚度,并结合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和介电常数模型对土壤水分进行反演;根据干旱等级并对地区土壤湿度作出干旱等级划分,通过对个干旱等级面积比例图的分析,最终得出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在三个月内的干旱程度。
|
|
|
|
1 |
王磊;文军;张堂堂;刘蓉;刘远永;;卫星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09年01期 |
2 |
邓天宏,方文松;澳大利亚节水农业概况及节水措施[J];河南气象;1998年02期 |
3 |
丁疆华;;土壤汞吸附和甲基化的影响因素[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4 |
张生雷;谢正辉;田向军;师春香;陈锋;;基于土壤水模型及站点资料的土壤湿度同化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12期 |
5 |
H·H·索洛维约夫,张春宏;根据分位点法确定土壤湿度状况特征值[J];中国水土保持;1989年12期 |
6 |
齐保谦;雷涛;齐森林;;鄂北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与旱地作物产量的关系[J];湖北气象;1991年04期 |
7 |
柳芳,王传海,申双和,姚克敏;土壤水分对小麦开花及结实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
8 |
邢文渊;肖继东;姚艳丽;师庆东;;新疆地区土壤湿度遥感监测初探[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年01期 |
9 |
牛润卓;;土壤湿度对地源热泵换热性能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3期 |
10 |
王春娟;李建军;韩正芳;齐军歧;;宝鸡市旱地土壤蓄水量盈亏值时空变化规律[J];陕西气象;2011年02期 |
11 |
白人海;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发展事实及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3年01期 |
12 |
张世强,丁永建,卢健,刘时银;青藏高原土壤水热过程模拟研究(Ⅰ):土壤湿度[J];冰川冻土;2004年04期 |
13 |
吴月燕;刘秀莲;洪丰;;3种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J];科技通报;2008年02期 |
14 |
杜川利;刘晓东;;CLM3模拟的1979—2003年中国土壤湿度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J];高原气象;2008年03期 |
15 |
;—种自调节土壤湿度的导水纤维的研制[J];中国科技奖励;2008年07期 |
16 |
史小康;文军;王磊;田辉;张堂堂;;AMSR-E卫星亮度温度数据在高原东北部土壤湿度观测和模拟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2010年03期 |
17 |
范伶俐;郭品文;张羽;周怀博;;2008年的湛江土壤湿度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1期 |
18 |
王万秋;土壤温湿异常对短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J];大气科学;1991年05期 |
19 |
高峰,王介民,孙成权,文军;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1年02期 |
20 |
杨永辉,王智平,佐仓保夫,唐常源,新藤静夫;全球变暖对太行山植被生产力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