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阵列纵向分析龋易感儿童患龋前后牙菌斑生物膜中放线菌的组成多样性
【摘要】:放线菌属是与龋病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在口腔微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该属细菌中不同种型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使用基因芯片技术(DNA Microarray technology)对龋敏感儿童患龋前后相同部位牙菌斑中的放线菌进行检测;比较患龋前后牙菌斑生物膜中放线菌的定植情况及数量的改变,以动态观察放线菌与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牙菌斑样本分别取自20个龋易感儿童患龋前后第一恒磨牙,提取混合菌斑总DNA,进行16S rRNA特异性序列片段PCR扩增,产物经荧光素Cy3-dCTP标记后与基于16SrRNA寡核苷酸探针所制备的人类口腔微生物芯片(The Human Oral Microbe IdentificationMicroarray,HOMIM)杂交,专用软件处理数据,使用聚类分析、两相关样本秩和检验及配对卡方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龋后戈氏放线菌(A.gerensceriaeⅠ_E46),内氏放线菌(A.naeslundiiⅡ_AC71)以及溶牙放线菌(A.odontolyticusⅠ_X03)的检出率均高于患龋前,其中戈氏放线菌在患龋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线菌属在龋病发生过程中占重要的角色,这与先前国外的报道一致。基因芯片技术可较灵敏、直观地反映牙菌斑中放线菌属各菌群及其菌种的组成情况。
|
|
|
|
1 |
司家文;胡启凡;孙惠强;;种植体表面抗菌涂层技术[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年02期 |
2 |
钟广辉;;少年儿童龋病的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4期 |
3 |
何洁;魏学武;王谦;;氟保护漆和窝沟封闭剂预防恒牙窝沟龋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