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印度洋蒸发降水分析
【摘要】:正本文根据近44年(1950-1993)全球海洋大气综合数据集(COADS)中的热带印度洋蒸发降水资料,利用气象统计方法如平均分析、方差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等方法,分析近44年热带印度洋蒸发降水及蒸发与降水差值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对热带印度洋蒸发降水作EOF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赤道以南中
|
|
|
|
1 |
袁佳双,郑庆林;热带印度洋持续暖海温对东亚初夏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4年03期 |
2 |
李东辉;谭言科;张瑰;叶志敏;;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J];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4期 |
3 |
钱玮;管兆勇;;中国南方夏季降水与热带印度洋偶极型海温异常的联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4 |
郑建;刘秦玉;;热带太平洋与热带大西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相互作用[J];海洋与湖沼;2010年06期 |
5 |
赵珊珊;周天军;杨修群;孙旭光;朱益民;;1976/1977年前后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变化[J];大气科学;2008年02期 |
6 |
赵珊珊,杨修群;风应力桥梁作用下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4年04期 |
7 |
蔡怡;李海;;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英文)[J];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11年01期 |
8 |
顾薇;李崇银;潘静;;太平洋—印度洋海温与我国东部旱涝型年代际变化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年02期 |
9 |
郑冬梅;张启龙;;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力异常联合模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5期 |
10 |
李奎平;于卫东;李俐俐;;冬季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物理结构[J];海洋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
11 |
李双林;;热带印度洋增暖对南极平流层极涡的影响[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6期 |
12 |
卢姁;张东凌;;10月份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的统计动力诊断[J];大气科学;2010年02期 |
13 |
魏清,黄敏辉,黎伟标,贺海晏;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的降水分布和移速变化[J];热带气象学报;2003年S1期 |
14 |
翁向宇,叶萌,何夏江;登陆粤西的热带气旋降水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3期 |
15 |
康桂红,杨宗波,赵素华,张杰,赵衍春;泰安市降水特征与水资源分析[J];气象科技;2005年04期 |
16 |
易亮;祝新建;陈怀亮;邓天宏;张红卫;朱文洁;严玉莲;;信阳市干旱成因及其防御对策[J];生态科学;2006年03期 |
17 |
王友贺;谷秀杰;师丽魁;许蓬蓬;;郑州市降水特征分析与水资源问题初探[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年03期 |
18 |
刘琳;于卫东;刁新源;郭景松;;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期间印度洋大气的变化——大气流函数场和势函数场的分析[J];大气科学;2008年05期 |
19 |
刘秦玉;范磊;;热带海洋-大气耦合的主模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20 |
张海娜;高杰;;辽宁省近48年降水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