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葛苏放潘玉萍沙文钰申双和  
【摘要】:本文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随机波分析方法,由协方差矩阵的循环嵌套技术,对美国国家浮标44008站2003年1至3月的三次大风过程进行风浪谱分析。以实测平均谱为靶谱,对随机波面进行模拟。得到模拟波面估计谱与实测谱极为相近,谱峰及谱峰频率都基本一致。说明利用模拟波面研究海浪具有代表性,它可以反映实测海浪的特征。利用Longuet-Higgins(1983)模型计算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得到变换高斯过程计算的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与实测情况基本相同,更好地描述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康万军;陈汉宝;唐文帅;;潜堤次生波波高规律的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2009年05期
2 丰鉴章;年极值波高的分布特点及其频率曲线的选配[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年06期
3 刘文通;波浪周期对海洋建筑物的影响[J];海岸工程;1998年03期
4 汪炳祥;;关于深水风浪的波高计算问题[J];海洋科学进展;1987年04期
5 黄培基,陈雪英,刘新安;未破碎变浅随机海浪的波高统计分布[J];黄渤海海洋;1999年01期
6 蒋德才,张大错;海浪单过程的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7 余宙文,邵福源;海浪要素统计分布研究进展[J];海洋通报;1984年06期
8 刘新安,黄培基;用波面高度分布的非正态特征反演非线性随机海浪[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4年03期
9 李陆平,徐龙;海浪资料的平滑和海浪谱谱矩估计[J];海洋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10 陈俊昌,王文质;数值模拟波浪的外观海浪谱[J];热带海洋学报;1982年02期
11 邵福源,余宙文;海浪显著波峰高度的分布[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4年06期
12 董吉田;陈雪英;;波列中随机波高和周期的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进展;1986年01期
13 张大错,蒋德才;FFT在海浪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2年03期
14 丁千龙,曾永明,王江伟;西沙海区波浪特征分析与预报[J];海洋通报;2000年03期
15 丁干龙;南沙海区风浪分析与计算[J];海洋科学;1992年05期
16 黎满球,陈俊昌;由模拟波面统计分析波高-周期联合分布[J];热带海洋;1996年03期
17 侯一筠;非线性海浪波面与波高的统计分布[J];海洋与湖沼;1990年05期
18 刘新安,黄培基;偏态海浪过程的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1年04期
19 李冬;;随机波对直立堤作用的准线性模式及试验研究[J];海岸工程;1989年03期
20 汪炳祥;两参量的海面阻力系数模式的探讨[J];海洋与湖沼;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苏放;潘玉萍;沙文钰;申双和;;由模拟波面统计分析风浪的特征分布[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2 张洪生;于小伟;商辉;杨建民;;消去入射边界上反射波的方法及其验证[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赵曦;王本龙;刘桦;;海底地震形式对水面波动特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环境与工业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董胜;张亚峰;;波高与风速设计标准确定的一种等效分布法[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董胜;刘伟;樊敦秋;;熵分布原理与白龙尾站设计波高估计[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董胜;侯鹏;冯春健;;考虑设计寿命的风浪联合重现期标准初探[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余向军;张永刚;;浅水畸形波成因分析及其数值模拟[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8 潘昀;程永舟;汪文诚;李青峰;;破碎波作用下斜坡海床床面变化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9 郑国诞;赵红军;张淑华;林祥;;SWAN模型在推求深水波要素中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马昕;赵栋梁;李明明;;降雨对海面粗糙度和波浪成长实验的初步分析[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曦;海啸波生成、传播与爬高的数值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吴伦宇;基于FVCOM的浪、流、泥沙模型耦合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小刚;N层密度分层流体界面波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张运秋;深水畸形波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晶;风浪破碎和波群统计特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张宇;曹妃甸甸头斜坡液化深度预测及稳定性的模拟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类淑河;风浪破碎的随机性、非线性和能量耗散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严立文;浅海区海带养殖的沉积环境效应及动力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刘伟;基于最大熵分布的海洋平台环境条件联合重现值推算[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黄燕;碟形越浪式波能发电装置的水动力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青;破碎波的波要素分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王斌;黄渤海海洋水文气象环境极值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李锋;海洋工程双变量环境条件设计参数估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许鹏婧;导管架平台设计中的海洋水文气象参数的统计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高斌;渤海海域波浪场的数值计算与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周晖;摆式波能转换装置的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焦建辉;OWC发电装置二次能量转换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孙龙龙;基于装置研发的波浪能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赵曙东;SZF波浪方向浮标数据接收和处理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李瑞丽;海浪周期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蜜 虞献兵;洞头沿海没有异常[N];温州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瑞哲 本报实习生 王一;中国近百年为何几无大海啸?[N];解放日报;2011年
3 YMG记者 徐中华 通讯员 王升建 符长静;渤海海峡首座综合海洋气象浮标站我市建成[N];烟台日报;2008年
4 夏冬冬;今年我国沿海将发生5次~6次超警戒潮位灾害性台风风暴潮[N];中国海洋报;2009年
5 卞集;什么是海水[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记者 林英;我国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值[N];光明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斌键;智利地震引发海啸未对我国造成灾害[N];中国海洋报;2010年
8 褚骏;国家海洋局调整海啸和海冰应急标准[N];中国海洋报;2011年
9 杨先碧 马力;日本大海啸如何被催生[N];中国海洋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叶石界 辛均庆 臧倩;海啸预警未雨绸缪 中日航运侥幸避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