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悬沙输运数值模拟
【摘要】:为了讨论北支的悬沙来源和长江口与杭州湾的悬沙交换问题,研究长江口悬沙的分布特征和各主要入海通道的分沙比变化,并为河口综合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服务,基于已建立的长江口及杭州湾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成功建立了一个悬沙输运的数学模型,并尝试应用预估校正方法率定模型,结果令人满意。
|
|
|
|
1 |
赵士清;长江口南支河段潮流的数值计算[J];水利学报;1983年01期 |
2 |
徐祖信,华祖林;长江口南支三维水动力及污染物输送数值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3 |
王谷谦;乐嘉钻;;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整治方案[J];上海水利;1995年02期 |
4 |
余绍达;;对长江口横沙港封堵的意见[J];上海水务;1991年02期 |
5 |
关许为;顾伟浩;;长江口咸水入侵问题的探讨[J];人民长江;1991年10期 |
6 |
诸裕良,严以新,贾良文,茅丽华;一维河网非恒定流及悬沙数学模型的节点控制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1年04期 |
7 |
刘高峰,朱建荣,沈焕庭,吴华林,吴加学;河口涨落潮槽水沙输运机制研究[J];泥沙研究;2005年05期 |
8 |
陈志昌;罗小峰;;长江口南港及南北槽分汊口河床形态特征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
9 |
汤军健;余兴光;陈坚;陈楚汉;李东义;;闽江口入海悬沙输运的数值模拟[J];台湾海峡;2009年01期 |
10 |
顾圣华;;长江口环境用水量计算方法探讨[J];水系污染与保护;2004年01期 |
11 |
刘金贵;李瑞杰;张义丰;董德信;;崖门水道悬沙输运及底床冲淤特性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
12 |
赵棣华,谭仁忠,谭维炎;长江口南支河段悬移质含沙量计算模型[J];泥沙研究;1990年02期 |
13 |
李占海;高抒;沈焕庭;;金塘水道的悬沙输运和再悬浮作用特征[J];泥沙研究;2006年03期 |
14 |
胡红兵;胡光道;;基于DEM的河道演变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2期 |
15 |
茅志昌;郭建强;;长江口南支新浏河沙的演变过程[J];泥沙研究;2009年01期 |
16 |
李东义;陈坚;王爱军;余兴光;;闽江河口洪季悬浮泥沙特征及输运过程[J];海洋工程;2009年02期 |
17 |
刘杜娟;叶银灿;李冬;陈小玲;;基于GIS的长江口南支下段河势演变及稳定性分析[J];海岸工程;2010年03期 |
18 |
王林素;方子杰;黄惠明;;围垦工程对温州近海及河口悬沙场的影响[J];水道港口;2008年06期 |
19 |
潘雪峰;张鹰;张东;;基于水深遥感的长江口南支演变趋势探讨[J];港工技术;2007年02期 |
20 |
张东;潘雪峰;张鹰;;基于可见光遥感测深技术的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势演变规律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