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管潇津;等离子体过程诊断与应用[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
2 |
刘有军;金琨;白晓明;;低真空中脉冲激光烧蚀铜纳米铜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测量[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S1期 |
3 |
姚鑫兹,祖钦信,高鹏,徐瑶,何凤杰,胡淑琴,黄矛;用红宝石激光的汤姆逊散射测量θ-收缩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J];物理;1978年02期 |
4 |
程成,孙威,唐传舜;自限跃迁型CuBr激光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J];量子电子学报;1990年04期 |
5 |
江涛;放电激励氧碘激光器用的氧等离子体参数[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1年07期 |
6 |
李尊营,刘复义;Ar辅助确定Al等离子体电子温度[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2期 |
7 |
蒋甲生;;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多色谱应用[J];激光杂志;2006年03期 |
8 |
高艳芬;郝忠秀;温梦仙;乔晓东;刘保亭;赵庆勋;;铜膜制备过程中辉光等离子体的双探针诊断[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9 |
薛思敏;;Ar气下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实验研究[J];应用激光;2008年06期 |
10 |
韩晓艳;耿新华;侯国付;张晓丹;李贵君;袁育杰;魏长春;孙建;张德坤;赵颖;;高速沉积微晶硅薄膜光发射谱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
11 |
杨孝龙,黄运添;电感耦合高频放电等离子体特性测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2 |
李澜,陈冠英,张树东,董晨钟,苏茂根;激光能量对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特征辐射强度、电子温度的影响[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
13 |
陈金忠;史金超;郭庆林;怀素芳;魏艳红;;高气压Ar气对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6期 |
14 |
郭庆林;周玉龙;张博;张秋琳;张金平;怀素芳;;减压氩气下基体对激光微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7年09期 |
15 |
巨红军;陈忠勇;;托卡马克上软x射线能谱测量电子温度的修正(英文)[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6 |
金维睦;He-Ne管正柱区鞘层及电子温度的计算[J];中国激光;1985年08期 |
17 |
郭永明,倪元龙,万炳根,谷忠民,韦小春,谭维翰;宽带与窄带激光打靶的电子温度[J];中国激光;1987年10期 |
18 |
蔡玉琴,张启仁,杨上金,洪伟,武德勇,淳于书泰,何颖玲;薄膜锗靶等离子体参量诊断的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5年01期 |
19 |
许华,吴卫东,陈志梅,唐晓虹,黄勇,唐永建;用于等电子谱线法诊断电子温度的Mg/Si混合膜制备工艺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2年Z1期 |
20 |
吴金泉;宋述燕;张文艳;林兆祥;;激光大气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空间分布特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