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婷婷;谭培功;蒋海威;;我国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
2 |
童建勇;苏畅;郭玉明;王佳佳;K.Max ZHANG;潘小川;;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大气超细颗粒物的水平和粒径分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
3 |
刘佳;管清玉;张君弟;;大气降尘研究方法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S1期 |
4 |
杨旭曙,王正萍,宋艳涛;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方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年04期 |
5 |
刘泽常,王志强,李敏,张桂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6 |
史兵方;张波;王耀;刘芳;涂悦鸿;杨秀培;;南充市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7期 |
7 |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研究》通过鉴定[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6期 |
8 |
朱广一;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02年05期 |
9 |
刘慧丽,何宗健,彭希珑;受体模型在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04年04期 |
10 |
李祚泳,倪长健,丁晶;粗集理论应用于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年04期 |
11 |
郝明途,侯万国,屈小辉,刘春博;大气颗粒物二重源解析技术的方法改进[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
12 |
王文兴,梁金友,陈延智;华南地区春季酸沉降区域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
13 |
陈明华,陈静森,李德;上海市大气颗粒物高浓度区污染物的源解析[J];上海环境科学;1997年10期 |
14 |
李作泳;用投影寻踪回归进行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03期 |
15 |
杭维琦,黄世鸿;南京市城区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源解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年04期 |
16 |
邓启红;吕琪铭;;室内颗粒污染的源辨识与源解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年05期 |
17 |
姚剑;王广华;林俊;范雪波;耿彦红;位楠楠;单健;李燕;刘卫;;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与能见度的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
18 |
柯昌华,金文刚,钟秦,徐峰;玉溪市中心城区TSP源解析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5期 |
19 |
柯昌华,金文刚,钟秦;玉溪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TSP的源解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20 |
郭前进;晋城市市区环境空气中TSP的源解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