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现场视察的~(37)Ar探测技术
【摘要】:37Ar是地下核爆炸的一种特征产物,可以作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现场视察探测可疑地下核爆炸的良好指示剂。根据现场视察要求,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研制了一种37Ar现场探测设备,称为移动式37Ar快速探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200L土壤气体或地表空气中氩的快速分离和纯化,以及样品中37Ar放射性活度的探测,系统对37Ar的最小探测浓度小于0.2Bq/m3。同时该系统具有机动、小型、快速等特点,主要部件可以集成到一辆越野车上,实现现场机动作业。该系统先后多次参加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筹委会组织的现场演练和放射性测量比对等活动,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现场视察的要求。
|
|
|
|
1 |
向永春;龚建;李伟;卞直上;郝樊华;王红侠;王茜;;~(37)Ar测量系统的本底降低技术[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年05期 |
2 |
曹琳;亢武;向永春;卞直上;李伟;郝樊华;Riedmann R A;Purtschert R;Loosli H H;;~(37)Ar活度比对测量[J];核技术;2009年01期 |
3 |
樊元庆;王世联;王军;李奇;贾怀茂;张新军;赵允刚;;几种体源的反康谱仪测量条件的实验优化[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01期 |
4 |
向永春;龚建;李伟;卞直上;郝樊华;王红侠;王茜;;气体正比计数管测量~(37)Ar的效率研究[J];核技术;2007年10期 |
5 |
樊元庆;王军;王世联;李奇;张新军;;反康普顿γ谱仪在CTBT滤材样品国际比对中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年03期 |
6 |
曹琳;亢武;向永春;储诚胜;;内充气正比计数管测量~(37)Ar活度中壁效应的理论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8年12期 |
7 |
贾怀茂;王世联;王军;李奇;赵允刚;樊元庆;张新军;;β-γ符合法测量放射性氙同位素记忆效应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02期 |
8 |
李奇;王世联;贾怀茂;陈占营;樊元庆;常印忠;刘蜀疆;张新军;赵允刚;王军;;2008年度CTBT惰性气体氙传递样品测量[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0年03期 |
9 |
王旭辉,张利兴;核素核查数据安全认证模式及裂变核素的最低检测限度模拟[J];核技术;2000年02期 |
10 |
向永春;龚建;李伟;卞直上;郝樊华;王红侠;王茜;熊宗华;;~(37)Ar测量系统的研制与能谱测量方法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
11 |
张新军;王世联;樊元庆;李奇;贾怀茂;赵允刚;王军;;核素实验室样品测量及分析数据归档系统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1期 |
12 |
陈占营;常印忠;王军;李奇;刘蜀疆;;放射性核素核查氙归档样品HPGe γ谱仪测量源的制备[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0年04期 |
13 |
尹洪河;卢文广;祝利群;邵婕文;顾少刚;;现场视察核材料核实测量实践[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0年00期 |
14 |
;中国核工业大事记[J];中国核工业;2008年02期 |
15 |
杨群;;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保障协同视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
16 |
程微微,陈连仲;核电厂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视察程序[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年00期 |
17 |
何建军;美、俄进行亚临界核试验[J];国外核新闻;1998年12期 |
18 |
王亚龙,张海涛,王旭辉,张利兴,陈莉云,张昌云;活性炭纤维在低温下对Kr的静态吸附[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4年04期 |
19 |
王晋蓉
,樊一军;溶液堆气冷台架试验取得阶段性进展[J];中国核工业;2004年02期 |
20 |
盖磊,范万春,张波;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处理软件的研究及功能实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