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问题
【摘要】:黑洞有六类,白洞是在黑洞中心孕育起来的。当克尔黑洞演化为史瓦西黑洞时,它将发生驻波辐射并收缩,它是可见的——第一、二类类星体;直到其内的白洞爆炸,成第三类类星体,又会演化为新的星系。黑洞的辐射只与它的演化阶段有关,与其吞噬的物质特性无关。黑洞是旧宇宙的吞噬者,又是新宇宙的孕育者。除了质量(至多还有物性和旋转方向)旧宇宙的信息不可能保存。
|
|
|
|
1 |
邓祖淦;刘永镇;曹盛林;;类星体分布的一种三维分析[J];天文学报;1984年04期 |
2 |
何香涛;褚耀泉;方励之;M.G.Smith;;类星体分布上的成团性[J];天文学报;1986年02期 |
3 |
朱杏芬,褚耀泉;Virgo星系团中星系与类星体成协[J];天体物理学报;1995年01期 |
4 |
陈建生,Donald C.Morton,Bruce A.Peterson,Alan E.Wright,David L.Jauncey;类星体PKS1448—232的吸收线光谱[J];科学通报;1982年17期 |
5 |
何香涛;;由物端棱镜方法得到的NGC1097周围的类星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
6 |
方励之,褚耀泉,朱杏芬;宇宙中的暗物质及大尺度结构的形成——用类星体分布的检验[J];中国科学A辑;1984年10期 |
7 |
程富华,程福臻;IUE卫星和类星体的紫外光谱[J];天文学进展;1989年03期 |
8 |
李泳,陈建生;与发射线区成协的类星体CIV吸收系统研究(Ⅱ)统计研究(2)[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3年04期 |
9 |
赫然,王嘉力;关于类星体的统计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0 |
何香涛;;追逐类星体(1) 类星体的发现[J];天文爱好者;2006年01期 |
11 |
;第一批恒星的葬礼[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年07期 |
12 |
朱保如,李泽清;类星体的光度演化及其数目随光度距离的统计分布[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1年02期 |
13 |
龚树模;夏昌立;;类星体的光度演化[J];天文学报;1982年03期 |
14 |
黄克谅;李长青;姚永强;;类星体成团性研究:选区94类星体候选者样品的分析[J];天文学报;1988年03期 |
15 |
周又元,戴和俊;类星体的X射线辐射 1.光度性质和演化[J];天文学进展;1989年03期 |
16 |
朱杏芬,褚耀泉;类星体的光度函数[J];天文学进展;1996年01期 |
17 |
钟建业;简说类星体[J];天文爱好者;1998年04期 |
18 |
吕先惠;;“幽灵之光”和“宇宙怪物”[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5年09期 |
19 |
胡德良;;星系碰撞创造了类星体[J];科学之友(上旬);2010年06期 |
20 |
吴雨霖;;神秘的塞弗特星系[J];飞碟探索;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