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FL上核物理实验的展望
【摘要】:正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近年来经过较大的升级改造后,加速器性能有了明显的改进。基本上,注入器 SFC 能提供全离子(P-U),最高流超过16μA,主加速器 SSC 最高流强也达到μA 量级。冷却储存环(CSR)把束流的能量提高到1000MeV/u,至今已加速出~(12)C、~(36)Ar、~(129)Xe 束流,单束团流强超过10~8,主环束流的能量离散10~(-4),实验环的能量离散达到10~(-5),这是国际上核物理实验研
|
|
|
|
1 |
莱茵;触摸物质结构的“隧道”[J];中国科技信息;2002年22期 |
2 |
高晓宇,和仁道,杜松林,刘永钺;脉冲激光束模拟荷电粒子束水声效应的实验[J];自然杂志;1981年04期 |
3 |
熊彩东,杨中海,刘盛纲;等离子体波加速器中电子能量的广义变换[J];大自然探索;1992年02期 |
4 |
刘家伟,陈敏;揭示物质之谜的一场竞赛[J];国外科技动态;1995年07期 |
5 |
段麦英;90年代美国的两大加速器装置[J];现代物理知识;1997年06期 |
6 |
朱子秋;郑曙昕;廖树清;程诚;邢庆子;李泉凤;;铁电阴极电子枪的初步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3期 |
7 |
阮景辉
,赵裕民
,楊楨;利用脉冲中子源技术測定水的扩散参数[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4年09期 |
8 |
吴桂刚;上海核技术发展概况(续完)[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5年03期 |
9 |
陈佳洱,赵渭江,梁岫如;我国低能加速器的发展[J];物理;1989年10期 |
10 |
沈文庆;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投入实验[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0年02期 |
11 |
;GSI的未来[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6年04期 |
12 |
董东;周祖圣;张亮;李岗英;田双敏;;高能所S波段45MW脉冲速调管研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年11期 |
13 |
方守贤;螺旋线型迥旋加速器调变磁场曲线形式的选择[J];物理学报;1962年06期 |
14 |
方守贤
,魏开煜;等时性迥旋加速器中的不等时现象[J];物理学报;1962年12期 |
15 |
姚充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现状和发展[J];物理;1978年06期 |
16 |
秦克诚;邮票上的物理学史(59)——加速器·物理实验的大型化(续)[J];大学物理;2003年05期 |
17 |
李兆龙;满开第;郭秋衔;杨雅清;;SFC引出静电偏转板高压放电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8年04期 |
18 |
丁兆君;;20世纪中国粒子物理学史的分期、脉络及特点述评[J];科学文化评论;2010年04期 |
19 |
丁肇中;;寻找宇宙中的基本粒子[J];国际学术动态;2002年03期 |
20 |
李整武;;反质子[J];物理;195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