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中的核现象研究
【摘要】:正用气体放电方法使金属吸氘(氢),研究气体放电中的核现象。当使用氘气放电时,观测到了中子。在约5KV 放电电压下放电,测到了产额比理论计算的束靶中子大~103倍的气体放电中子。当用氢气(或氘气)放电时,除观测到了阳极 X 射线(正常的 X 射线)外,还观测到了“阴极 X 射线”,其产额可以和阳极 X 射线相比拟。对“阴极 X 射线”的存在,做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证实:
|
|
|
|
1 |
凌一鸣;;低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击穿特性的研究[J];电子学报;2006年11期 |
2 |
任丽苗;徐金阳;;基于放电球隙的气体放电实验系统[J];成功(教育);2009年12期 |
3 |
方锦清;气体放电中的二维等离子体鞘层理论[J];科学通报;1981年04期 |
4 |
杨文明,周红,陈民溥,赵铁松;脉冲气体放电管特性测量实验[J];物理实验;2005年02期 |
5 |
董丽芳;刘富成;李树锋;刘峰;刘书华;;气体成分对等离子体斑图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6 |
张洪志;崔海峰;姚斌;;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特性测量I-V曲线不对称性的研究[J];物理实验;2006年07期 |
7 |
陈珂;梁亚红;竹涛;;粒状电介质形态对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
8 |
黄飚;TEACO_2激光器比脉冲输出能量与预电离电子密度间的关系[J];光电子.激光;1992年03期 |
9 |
胡希伟;气体放电击穿过程的物理和数值研究[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994年01期 |
10 |
尹增谦,毛志国,董丽芳,贺亚峰;气体放电中电子碰撞散射角的抽样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1 |
侯清润,茅卫红,陈宜保;气体放电实验与帕邢定律[J];物理实验;2004年01期 |
12 |
李永东;王洪广;刘纯亮;周岩;刘美琴;;一种补偿时间步长限制的粒子模拟-蒙特卡罗碰撞模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11期 |
13 |
程永喜;董有尔;;基于Matlab实现纳秒脉冲气体放电波形的分析与处理[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4 |
归振兴,张顺怡,沈桂荣,王润文;用光电流光谱技术实时测量CO(或CO_2)气体放电中的生成物CO_2(CO)的浓度[J];量子电子学报;1986年04期 |
15 |
王大伦,张信威,励义俊,刘丽鹃,傅依备;气体放电中的阴极X射线[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年S1期 |
16 |
邵涛;孙广生;严萍;谷琛;张适昌;;纳秒脉冲下高能量快电子逃逸过程的计算[J];物理学报;2006年11期 |
17 |
傅鑫;王悦;栗保明;;大气压下低温表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实验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8 |
兰宇丹;何立明;宋振兴;李益文;;大气压等离子体助燃DBD激励器放电特性实验研究[J];高压电器;2010年04期 |
19 |
孙别和;高频无极环形气体放电离子源理论的研究——Ⅲ、外磁场中的共振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
20 |
刘金亮,熊彩东,刘盛纲;电磁波在气体放电快速产生的等离子体中传播[J];电波科学学报;199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