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O+~(116)Sn和~(16)O+~(114)Cd反应中的单核子转移
【摘要】:正由于重离子单核子转移反应在研究近垒光学势和非弹形式因子的能量相关,在解释近垒和垒下熔合截面增强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单核子转移反应的研究仍是个活跃的领域.Thompson 等对~(16)O+~(208)pb 反应在近垒能量准弹数据分析中,用包括质子和中子转移道以及非弹激发道的耦合反应道计算结果表明,多步核子转移对弹性散射和所有其它反应道截面有很重要的影响.他们还发现在82到94 MeV 能量,四极
|
|
|
|
1 |
黄祖洽;中子在铀水介质中的慢化长度[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6年01期 |
2 |
解文方;;~(11)B的中子非弹性散射直接作用模型的计算结果[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3 |
金豪,王志良;有源单颗粒的弹性和相干非弹性散射[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3年01期 |
4 |
孙金锋,陈军,万陵德;正负电子被汞原子非弹性散射的光学势模型方法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5年04期 |
5 |
杨传铮,姜玉稀;物质动态结构的非弹性散射研究[J];物理学进展;2002年01期 |
6 |
王志良,金豪;有源单粒子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
7 |
王志良;;球粒内有源分子的非弹性高斯光散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
8 |
任廷琦,柳盛典,张庆刚,张怿慈;Ar+N_2体系在长势域上转动非弹性散射的Opacity函数[J];物理学报;1994年09期 |
9 |
唐国有,张国辉,施兆民,陈金象;~(238)U的中子非弹性散射截面[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5年04期 |
10 |
张德伟;李红亮;;α粒子结构下P-(12)~C非弹性散射的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1 |
王加祥;任娜;李安康;李桂波;;双光束对高能电子的捕获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12期 |
12 |
刘炳东,何国柱;用高能核子非弹性散射研究核力有效势[J];物理学报;1966年05期 |
13 |
陈学诗;浅表反应和核的折射现象[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6年01期 |
14 |
顾运厅,冯禄燕,陶军全,黄天衡,罗春,马维兴;46.8MeV的+~(12)C非弹性散射[J];物理学报;2005年10期 |
15 |
彭基柱;;309.4MeV/c的+~(12)C非弹性散射[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
16 |
魏健文;;N/I/d波超导体结中的准粒子非弹性散射效应[J];低温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
17 |
郑玉明;卢兆启;陈永寿;;双阱集团壳模型折叠位[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0年01期 |
18 |
焦惠先;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压水堆燃料组件内的中子分布[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6年00期 |
19 |
金惠强;王光瑞;;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20 |
廖华,张焕文;用蒙特卡罗方法确定中子阴极厚度[J];光子学报;1998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