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维和;;被观测的原子永不衰变[J];大自然探索;1991年02期 |
2 |
蒋西虹;;新书介绍——《介子科学的展望》[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3年04期 |
3 |
何祚庥;检验量子力学“隐参数”问题的一类实验[J];科学通报;1977年09期 |
4 |
;超大对撞机可揭开上帝粒子之谜[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年06期 |
5 |
鲁公儒,马续波,房双世;J/Ψ衰变中奇特态的寻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6 |
周勇;;不稳定粒子的一种新的波函数重整化方案[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7 |
王辉,萨本豪,郑玉明,张孝泽;1.19 弹剩余核衰变模式间竞争及其在ALADIN数据中呈现[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5年00期 |
8 |
王飞,萨本豪,郑玉明,张孝泽;弹剩余核衰变模式间竞争及其在ALADIN数据中的呈现[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08期 |
9 |
谭继廉,靳根明,吴和宇,张金霞,鲍志勤,李存藩,王柱生,李祖玉,王素芳,段利敏,肖志刚,王宏伟,胡佩刚,卢子伟,凤莹,许金兰,江栋兴,华辉,钱涛,李相庆;放射性核束首次物理实验的探测器系统[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9年03期 |
10 |
张俊杰;;物质的结构及相互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9期 |
11 |
戴贵亮;高能物理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J];自然杂志;1981年11期 |
12 |
侯云智;高立新;;无粲B重子衰变的SU(3)_f预言[J];中国物理C;1993年12期 |
13 |
曾庆国;;e~+e~-对撞条件下AH的产生机制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4 |
李政道
,张涛;我们今天面临的难题[J];现代物理知识;1992年06期 |
15 |
王辉;郑玉明;萨本豪;张孝泽;;非完全熔合碎裂模型与核液气相变[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7年01期 |
16 |
段云锋;黄榜才;张鹏;衣永青;宁鼎;;高能量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光通信技术;2006年08期 |
17 |
;第2届西湖国际聚变理论与模拟研讨会概述[J];国际学术动态;2010年02期 |
18 |
郭应祥;孙相富;罗亦孝;雷祥国;孙锡军;徐晓冀;赵之正;王积成;余坚芳;温书贤;李生岗;翁培堃;花鹏飞;李广生;袁观俊;竺礼华;张兰宽;余泮水;杨春祥;;联合在束γ装置的实验测量[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0年07期 |
19 |
;用高能量激光器产生超短脉冲X光[J];激光与红外;1995年04期 |
20 |
戴元本;ω粒子的辐射衰变[J];物理学报;1964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