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H.Siemssen,朱全伶;国际重离子物理及其应用讨论会总结报告[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1年01期 |
2 |
宋文杰;1988年国际重离子反应理论讲习班在兰州园满结束[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8年04期 |
3 |
李桂生;重离子反应中子剂量学研究进展[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1年03期 |
4 |
姜焕清;CSR能区重离子反应中的介子产生[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年03期 |
5 |
蔡勖;超高能重离子反应——核物理学的前沿[J];中国科学基金;1994年02期 |
6 |
何国柱,高成群,夏临华;重离子反应中的α转移逆过程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5年04期 |
7 |
董玉川,王琦,李松林,段利敏,吴和宇,徐华根,陈若富,徐瑚珊,韩建龙,李志常,路秀琴,赵葵,周平,刘建成,Sergey Yu-kun;~(19)F+~(27)Al深部非弹性碰撞产物的角分布[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4年04期 |
8 |
袁双贵;徐树威;潘强岩;区秀兰;;ALICE程序在重离子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物理C;1993年12期 |
9 |
徐躬耦;核反应过程的统计描述[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2期 |
10 |
王震遐;原子核反应时间的直接测量方法[J];核技术;1983年01期 |
11 |
李桂生,郑华智;重离子核反应中的中子辐射屏蔽计算[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1年03期 |
12 |
苏宗涤
,李保现
,阿不都许库尔
,曹天光
,王书暖
,张本爱;预平衡反应多步复合理论和复合核反应理论的统一表示[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2年00期 |
13 |
刘国兴;重离子裂变反应研究现状[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1年03期 |
14 |
陈学俊;复合核级联衰变粒子的角关联[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
15 |
;《核物理动态》1985年第2卷第1—4期总目录[J];原子核物理评论;1985年04期 |
16 |
李桂生;高能重离子反应出射中子屏蔽的理论估算[J];辐射防护通讯;1994年04期 |
17 |
王传珊,周慕尧,谢宽仲;(n,2n)和(n,3n)激发函数的计算[J];核技术;1988年06期 |
18 |
李君清;朱介鼎;;在复合核~(30)P中与同位旋有关的能级衰变宽度的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9年01期 |
19 |
曹文强;包括巨共振和非相干的复合核态激发的多步复合核反应截面[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20 |
李桂生;中能重离子反应的中子屏蔽[J];核技术;1992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