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结构设计理论、材料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造型、建筑设计和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结构的要求更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结构体系,包括: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巨型结构体系、张拉整体结构、膜结构等。
|
|
|
|
1 |
闫玉红,袁广林,沈华;现代建筑结构体系及其抗震的分析与展望[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3期 |
2 |
陆赐麟,叶于,王留;从结构体系的发展趋向谈空间结构的美学特征[J];空间结构;1997年03期 |
3 |
俞仁杰;谢醒悔;;大跨度“双拱架”结构体系的构想与设计[J];建筑施工;1989年02期 |
4 |
陶红林;;信息技术与建筑结构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5 |
江斌;;钢结构在我国建筑中的应用述评[J];山西建筑;2009年21期 |
6 |
王力;;建筑结构对建筑抗震的作用[J];硅谷;2010年24期 |
7 |
王慧春;修璐;;关于冷库温度伸缩缝设计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1986年04期 |
8 |
;建筑结构工程技术政策[J];建筑技术开发;1998年03期 |
9 |
王海燕;;浅议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0期 |
10 |
梁小旺;;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和抗震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0年21期 |
11 |
;加拿大推出新型节能建筑结构体系[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5年12期 |
12 |
;加快发展新型建筑结构体系[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9年06期 |
13 |
郑河;;新型建筑结构体系需要高性能混凝土[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9年06期 |
14 |
郭中朝;;预制GRC板预应力组合网架节材原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9年06期 |
15 |
林柏胜
,季柏城;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J];建筑设计管理;2004年04期 |
16 |
李志国,张爱华,阎春霞,戴自强,郝健,赵仲星;钢-EPS混凝土复合板式建筑结构体系的板缝防水理论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7 |
吴海英;乔俊义;;汶川地震的震害引发的对建筑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4期 |
18 |
金立虎;;混凝土自保温夹芯复合砌块成型设备与建筑结构体系[J];辽宁建材;2010年12期 |
19 |
;业内人士共同研讨新型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J];中国建设教育;2009年07期 |
20 |
王玉岚;;汶川地震引发的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探讨[J];建材世界;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