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熊进  
【摘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可以说是西方乌托邦传统发展到巅峰阶段的产物,作为现实对立面的存在,通过对现实进行批判,进而成为改造现实、推动现实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表达和论证,他本人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处于"断裂"前后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否有本质差异?能否进行统一理解?若着眼"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一崇高目的和归宿来加以理解,用之筹划未来社会的蓝图并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真正践行,就可以得出根本不存在所谓断裂,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极具启发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士坤,高振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虚幻共同体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士坤,高振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虚幻共同体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高超峰,燕连福;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人的全面发展[J];理论月刊;2004年08期
4 曹浩瀚;《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概念新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2期
5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J];探索;2005年03期
6 王学东;《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研究的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小林昌人;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学价值[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赵涛,周嘉昕;《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5年09期
9 吴楠;朱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与社会关系思想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徐岩;《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深层透视及其现实意义[J];新余高专学报;2005年01期
11 侯惠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3期
12 魏小萍;;《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问题讨论[J];哲学动态;2006年02期
13 任滢;;《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4 刘新刚;;《德意志意识形态》价值哲学思想探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5 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赫斯问题”[J];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16 王大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语言学思想[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7 李敏;;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对《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研究[J];甘肃农业;2006年11期
18 黄晓锋;;《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分工的论述及其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9 李旭;李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J];社会科学家;2006年S2期
20 赵司空;;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本体论[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4 熊进;;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共产主义概念——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关论述的比较来看[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马天俊;;马克思世界观的二元性——读《资本论》[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思孝;;回到马克思——马列文论学习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景体华;;毛泽东的发展观[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粟虎;《德意志意识形态》权利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晓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和谐理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4 杜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郝相赟;《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思想的文本解读[D];兰州大学;2013年
6 乔宝辉;《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文本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李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历史观分析[D];广西大学;2011年
8 郭晓婧;中文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编译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高哲;马克思的交往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盛卫国;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思想[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达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N];学习时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 聂锦芳;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魏小萍 聂锦芳 韩立新;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06年
5 ;一种新历史观的诞生[N];东方早报;2012年
6 李春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在历史迷雾中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张立波;“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王菊芳(书评人);经典导读的普及尝试[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前沿动态[N];宁波日报;2008年
10 聂锦芳;掌握好“看家本领”[N];学习时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