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祖军;李雪峰;;井筒过积水老空区的注浆堵水技术[J];建井技术;2006年06期 |
2 |
王新,杨映涛;华北型煤矿垂向越导突水特征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年S1期 |
3 |
王连国,宋扬;底板突水煤层的突变学特征[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
4 |
丁严明;朱庄煤矿6煤底板突水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J];煤炭技术;2004年10期 |
5 |
刘建平;工作面底板突水的灰色预测[J];煤矿安全;1993年09期 |
6 |
陈朝阳,王经明,董书宁,姜峰,王清龙,高建中;焦作矿区突水水源判别模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4期 |
7 |
侯尔康,李志东,周为民;高承压岩溶水害防治技术[J];山东煤炭科技;1996年04期 |
8 |
蔡茂义,孙立亚,阚焕照;突水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恢复措施[J];煤矿安全;1999年08期 |
9 |
刘蕴祥,陈祥恩,张胜利;永城矿区煤层底板裂隙灰岩突水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2年03期 |
10 |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自组织临界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8期 |
11 |
王连国,宋扬,缪协兴;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
12 |
杨映涛,李抗抗;用物理相似模拟技术研究煤层底板突水机理[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年S1期 |
13 |
杨增夫,白海波;“2·18”特大突水灾害的水源及通道判别[J];煤炭科技;1998年02期 |
14 |
王希良,郑世书,郭励生;邢台煤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及突水危险性预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年03期 |
15 |
武强,刘金韬,董东林,武雄,周瑞光;煤层底板断裂突水时间弱化效应机理的仿真模拟研究——以开滦赵各庄煤矿为例[J];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
16 |
张兆强;突水优势面理论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03年05期 |
17 |
李学军,赵文钦;用物探方法研究煤层底板突水的初步效果[J];河北煤炭;1995年03期 |
18 |
孙照圣,高卫东;董庄煤矿3112工作面突水水源分析[J];江苏煤炭;1995年03期 |
19 |
张中军,王佳英,陈群忠,侯士宁,代磊;陈四楼煤矿矿床充水特征及突水预测[J];煤矿安全;2000年02期 |
20 |
解振伟,袁威;对受水威胁煤层带压开采的几点认识[J];河北煤炭;2001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