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小议
【摘要】:正 反讽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学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荷马至今,哪些名家的笔下不透露出反讽的笔触?就反讽而言,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且随着时代变迁,其概念也历经更换。
|
|
|
|
1 |
贺春英;李冬梅;;反讽小议[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
2 |
李伯杰;;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
3 |
张继云;陆杰荣;;施莱格尔关于“浪漫诗”理论的历史解释原则[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
4 |
邬智;;古代西方首论教育的昆体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5 |
刘传德;;昆体良论儿童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6 |
杨大春;;反讽与间接沟通——克尔凯戈尔对苏格拉底问题的消极解决[A];外国哲学(第14辑)[C];1998年 |
7 |
金自宁;;苏格拉底之死与自由的民主[A];公法的基础理论和范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
8 |
刘传德;;试评苏格拉底及其“产婆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9 |
Vassilis Karasmanis;;辩证法与自我——苏格拉底论知识(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
10 |
杨少波;;苏格拉底和孔子的生死观[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