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LR对大鼠肝细胞p53、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类具生物活性的单环七肽,是蓝藻的一些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发生水华的水体中这类毒素普遍存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群原发性肝癌、大肠癌发病率与饮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有关。微囊藻毒素LR是微囊藻毒素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它们的高急性毒性、强促癌活性以及与人类癌症发生的相关性使其受到全球的关注。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了p53、Bcl-2和Bax蛋白在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而在微囊藻毒素引起的细胞凋亡中p53、Bcl-2和Bax蛋白的作用较少有人报道。因此本实验拟研究离体情况下微囊藻毒素LR暴露对大鼠肝细胞p53、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这对进一步阐明微囊藻毒素的毒作用机理将会有很重要的意义。方法:BRL-3A细胞按5×10~5cell/mL的密度接种于六孔板上,在实验开始0、4、6和7h时分别加入微囊藻毒素LR至终浓度为0、10、100和1000nmol/L,每孔只加一次,最后在8h时将细胞消化,细胞裂解提取蛋白后进行p53、Bcl-2和Bax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BRL-3A暴露于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LR后,与对照组相比,10、100、1000nmol/L微囊藻毒素LR在1、2、4、8h暴露后都可以引起BRL-3A细胞p53蛋白表达升高(p0.05)。低浓度组(10nmol/L)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p5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而中浓度组(100nmol/L)和高浓度组(1000nmol/L)在1h都比2h时略高,2h以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p53蛋白表达呈升高的趋势。与p53结果相一致,在低浓度组(10nmol/L),Bax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表达也逐渐升高,而Bcl-2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表达也逐渐降低。在中浓度组(100nmol/L)和高浓度组(1000nmol/L)LR暴露2h以后Bcl-2的表达继续降低并不明显,而Bax在LR暴露2h后中浓度组(100nmol/L)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大鼠BRL-3A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LR后中p53和Bax表达升高,同时Bcl-2表达下降,表明微囊藻毒素LR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而发挥毒性作用,这对于阐明微囊藻毒素的毒作用机理将会有很重要的意义。
|
|
|
|
1 |
毛丽莎;陈慧玲;李瑞园;林凯;陈裕华;;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定量酶联免疫法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8年24期 |
2 |
陈国永;杨振波;陶茂萱;;淡水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06年01期 |
3 |
陈国永;林少彬;杨振波;丁昌明;马昱;陶茂萱;;微囊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8期 |
4 |
许莹;许榕仙;胡志坚;;微囊藻毒素消除的研究进展[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
5 |
杨希存;张洪霞;;微囊藻毒素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9年16期 |
6 |
符晓梅;沈贇;;两种方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比较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9年04期 |
7 |
黎明;刘德启;周德华;朱淼琳;王永晶;王霞静;;有毒藻类的人类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治对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3期 |
8 |
连民!200032,刘颖!200032,俞顺章!200032,陈传炜!200032,周学富,周余春,丁保国,王如鸿;饮水中微囊藻毒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横断面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
9 |
林祥吉;陈华;;微囊藻毒素的细胞毒性研究进展[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
10 |
姜维;黄百芬;冯靓;任一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源水中两种微囊藻毒素[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12期 |
11 |
董传辉,俞顺章,陈刚,陈传炜,陈良;某湖周围水厂源水及出厂水微囊藻毒素调查[J];卫生研究;1998年02期 |
12 |
蔡冲;李志凌;;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检测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06期 |
13 |
王伟琴;庞晓露;金永堂;;微囊藻毒素遗传毒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1期 |
14 |
张晓梅;张竹青;黄文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年03期 |
15 |
张易祥;韩志萍;叶金云;;淡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富集及其危害[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5期 |
16 |
刘诚;彭小雪;明小艳;黄夏宁;谷康定;;武汉市区主要湖泊微囊藻毒素-LR污染现状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2期 |
17 |
董传辉,俞顺章,陈刚,陈传炜,周学富,陈公超,王明荣,陈良,胡旭;江苏几个地区与某湖周围水厂不同类型水微囊藻毒素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8年03期 |
18 |
蒲朝文;封雷;赵廷容;王萍;虞平;代敏;;农村饮用水微囊藻毒素污染消除方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年06期 |
19 |
潘林;;饮用水中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9年05期 |
20 |
蒲朝文;封雷;李恒;;鱼、鸭样品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0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