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疫情期间佛山市非甲烷烃(NMHCs)的污染特征分析
【摘要】:2020年2月份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疫情最为严重。1月23日起武汉封城,又值春节期间,几乎全面停工停产,可以说是极端形势下人为源全面极限减排的情景,研究这期间的污染特征对于减排防治污染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佛山市顺德区苏岗观测点连续监测的非甲烷烃(NMHCs,共57种,有效检测率约为40%)污染特征。结果显示总NMHCs浓度为4.32±0.14 ppbv,环比上月减少87.0%,同比2019年2月减少89.3%。化学组成浓度方面看,烷烃占78.76%;其次是芳香烃,占12.46%。平均浓度最高的10种NMHCs物种占总NMHCs的71.87%。乙烯和苯系物芳香烃对于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大,分别占了26.8%和18.9%;烷烃和苯系物芳香烃对颗粒物生成潜势(AFP)贡献较高,分别能达到27.1%和48.0%。关键物种为烷烃(如乙烷等)、乙烯和苯系物芳香烃(如间/对二甲苯等)。PMF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最大的来源是生物源26.47%,其次是溶剂使用26.14%,动车尾气排放占21.08%(其中汽油车排放12.26%,柴油车排放8.81%),工业排放16.91%,其他源占了9.04%不能准确识别。由于疫情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浓度及占比显著下降,相对占比分别下降了17.4%和2.0%(相对1月份,下同);生物源及溶剂使用,虽然绝对浓度有所下降,但相对占比明显提升,分别提高了17.9%和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