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扰因素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过程的影响研究
【摘要】:长期的外界干扰或者短期的强干扰会使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突然的变化,即稳态转换,其机制的研究是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修复的重点。通过对浅水湖泊系统结构动态变化的监测,研究了复合菌剂和有效氯两种干扰对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和有效氯都对系统干扰作用效果显著,第15周投入200kg复合菌剂,浮游动物数量显著增加(P0.05),叶绿素a浓度显著降低(P0.05),但一周后,作用效果减弱,系统处于"藻型浊水"稳态;20-21周,每天均匀投放83g有效氯,叶绿素a和附生藻初级生产率显著降低(P0.05),系统恢复到"草型清水"稳态。结论:生物复合菌剂对系统干扰作用效果显著且持续时间长,但强度较弱;有效氯干扰力度强但作用时间短,稳定性差,持续的干扰作用使系统恢复到"草型清水"稳态。
|
|
|
|
1 |
管益东;唐运平;付春平;;浅水湖泊营养盐的释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
2 |
秦海旭;钱新;;运用遥感方法分析浅水湖泊水质变化的特征[J];污染防治技术;2013年05期 |
3 |
朱迪,常剑波;长江中游浅水湖泊生物完整性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
4 |
张运林,秦伯强,朱广伟,张路,罗潋葱,吴生才,王文敏;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紫外辐射的衰减[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
5 |
董志龙;王宝山;;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修复探讨[J];甘肃科技;2009年04期 |
6 |
王华;王晓;张甦;;浅水湖泊水生植被恢复判别模型研究与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
7 |
金腊华,林波;浅水湖泊群水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法[J];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01期 |
8 |
步青云;金相灿;王圣瑞;;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潜在可交换性磷研究[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
9 |
龚春生;毛献忠;张锡辉;;城市浅水湖泊雨水溢流总磷输运的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2009年04期 |
10 |
时志强;张运林;王明珠;刘笑菡;;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水下辐照度漫射衰减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2期 |
11 |
秦伯强,范成新;大型浅水湖泊内源营养盐释放的概念性模式探讨[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
12 |
赵艳,李佳佳,Carl Sayer;浅水湖泊孢粉和植物残体对水生植被的表现率[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
13 |
岳儒焱;杨凯;张修峰;刘正文;;鲤对浅水湖泊水质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J];生态科学;2013年02期 |
14 |
王佳;冶运涛;雷晓辉;王宇晖;;大型浅水湖泊水动力特性数值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05期 |
15 |
秦伯强;大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行[J];湖泊科学;2005年02期 |
16 |
许磊;李华;陈英旭;姚玉鑫;梁新强;周李;章献忠;;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
17 |
谢平;;浅水湖泊内源磷负荷季节变化的生物驱动机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2期 |
18 |
陈友媛;申宇;杨世迎;;氮在高含沙水向人工浅水湖泊补水期间的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
19 |
牛晓君,耿金菊,马宏瑞,谷孝鸿,王晓蓉;富营养浅水湖泊中新发现的磷化氢[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
20 |
张玉超;钱新;钱瑜;陆根法;石川忠晴;;太湖水温分层现象的监测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