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被动采样法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进行长时间观测研究
【摘要】:为了对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观测,揭示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深入了解区域复合型污染,从2007年12月开始使用造价低、操作简捷的被动采样方法对区域10个站点大气中的SO_2、NO_x和O_3进行了两年的长时间观测.结果表明区域SO_2平均浓度为64.1μg/m~3,冬季浓度高,夏季浓度低,在中等城市唐山和保定污染最为严重,背景站兴隆浓度最低,北京虽然为超大城市站,但其SO_2浓度水平较低,2009年相比2008年,SO_2污染有昕降低;区域NO_x季节变化与SO_2相似,冬季浓度高,夏季浓度低,城市站点浓度明显高于其它站点,其中北京浓度最高,达到80.4μg/m~3,与机动车保有量有直接关系,区域08年夏季浓度为28.3μg/m~3,而09年夏季浓度为40.1μg/m~3,奥运期间北京及周边的机动车淘汰及限制措施对NO_x污染有一定改善;区域O_3的高浓度值出现在4-8月,4、5月份O_3的浓度已达到夏季的污染水平,可能受到较强的平流层O_3输入影响,除了背景兴隆站,其它站点的浓度差异较小,均在50μg/m~3左右,表现出区域污染特征.
|
|
|
|
1 |
于维洋;许良;;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9期 |
2 |
何树臣;张晓光;;建设京津冀生态圈 打造生态文明首善之区[J];河北林业;2007年06期 |
3 |
赵普生;张小玲;孟伟;杨斌云;樊文雁;刘怀玉;;京津冀区域气溶胶中无机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11年06期 |
4 |
安月改,刘学锋,张梅;京津冀区域沙尘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
5 |
吴丹;王跃思;潘月鹏;辛金元;唐贵谦;;被动采样法观测研究京津冀区域大气中气态污染物[J];环境科学;2010年12期 |
6 |
辛金元;王跃思;唐贵谦;王莉莉;孙扬;王迎红;胡波;宋涛;吉东生;汪伟峰;李亮;刘广仁;;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消减变化[J];科学通报;2010年15期 |
7 |
张彩香,张兆年,赵新泽,程天;被动采样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4年01期 |
8 |
陈乐恬,佟玉芹;被动采样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氮[J];环境化学;1994年05期 |
9 |
但德忠,王方强;大气采样新方法──被动采样法[J];矿物岩石;1998年02期 |
10 |
陈乐恬,佟玉芹,方精云;高纬度和北极地区空气中SO_2、NO_2和NH_3浓度的观测[J];环境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
11 |
刘振忠,赵文奎;应用被动吸附管测定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J];北方环境;2004年01期 |
12 |
汤灿,曾清如,蒋朝晖,周细红,钟宁;被动采样-UV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浓度[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4期 |
13 |
黄锡全,周卫荣,张新祥,施子龙,张胜利,陈荣;博物馆展厅与库房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测定与除去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5期 |
14 |
李震宇,董亮,朱荫湄;杭州市区空气中SO_2时空分布与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
15 |
吴颖虹;张国华;汪磊;;水体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11期 |
16 |
陈魁;张震;梅鹏蔚;张海波;王斌;张瑞芝;边玮瓅;;被动采样监测环境空气中SO_2和NO_2[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年05期 |
17 |
陈魁;张震;梅鹏蔚;王斌;;天津市滨海新区采暖期SO_2、NO_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工程;2009年S1期 |
18 |
陶玉强;张淑贞;薛滨;;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4期 |
19 |
迟平;李雪花;陈景文;陈明明;王亚南;张金多;张翼飞;;基于线性溶解能关系预测污染物在被动采样材料与环境介质之间的分配系数[J];环境化学;2011年01期 |
20 |
郑丹,安从俊,杨波,丁宗洲,高翠琴;被动采样法测定室内空气环境中的二氧化氮[J];分析试验室;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