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梅梁湖预警监测浮游植物总密度快速测定初探

魏轲  黄君  朱培瑜  严景超  王洁尘  彭宇  
【摘要】:梅梁湖夏季水华高发期时,湖体中的浮游植物绝大部分是蓝绿藻,采用YSI 6600-V2多功能水质自动监测仪,能够实时监测水体中浮游植物蓝绿藻的总密度,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提高工作效率,为预警监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志忠;巩俊霞;陈述江;孙栋;陈金萍;王钦东;段登选;;东平湖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生物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宋芬;王卫民;单保庆;阎里清;黎洁;周洁;;马颊河与徒骇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初步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郭劲松;李伟;李哲;孙志禹;陈永柏;龙曼;陈杰;;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春季初级生产力[J];湖泊科学;2011年04期
4 叶艳婷;胡胜华;王燕燕;吴振斌;;东湖主要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5 齐利;;丰饶的海洋离不开鲸[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1年09期
6 张汉华;戴明;;湛江港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于培松;扈传昱;朱根海;潘建明;张海生;;南极普里兹湾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变化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4期
8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SCI-E收录)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1年第3期论文导读[J];海洋科学;2011年04期
9 张运林;;湖泊光学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湖泊科学;2011年04期
10 庄军莲;姜发军;柯珂;许铭本;张荣灿;王一兵;彭元;陈波;;钦州湾一次海水异常监测与分析[J];广西科学;2011年03期
11 华楠;黄炎;胡满峰;;具有延迟群体感应的浮游植物系统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2 邵亮;吴莹;朱卓毅;张经;;长江口徐六泾颗粒有机氮的月际变化:以右旋(D)和左旋(L)氨基酸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13 孙健;;“海洋沙漠化”与石油污染[J];青苹果;2003年01期
14 梁春玲;张祖陆;袁怡;;1983-2006年南四湖湿地植被动态变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4期
15 李杰;彭福利;丁栋博;张树冰;李德亮;张婷;;湘江藻类水华结构特征及对重金属的积累[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08期
16 曾志;马豪;王秀娟;程建平;;参考生物的半定量选择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7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SCI-E收录)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1年第4期论文导读[J];海洋科学;2011年06期
18 胡明明;王英才;李艳晖;汪贞;胡春香;沈银武;刘永定;李根保;李敦海;;云南高原湖库浮游细菌的生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03期
19 盖云;鲍成满;叶树明;陈杭;;化学计量学方法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7期
20 陈朝华;吴海燕;陈克亮;陈庆辉;吴吉春;张景飞;;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以同安湾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轲;黄君;朱培瑜;严景超;王洁尘;彭宇;;梅梁湖预警监测浮游植物总密度快速测定初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王朝晖;付永虎;康伟;赵建刚;;大亚湾、大鹏湾表层沉积物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康伟;冯杰;付永虎;谷阳光;王朝晖;;大亚湾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4 王鹏;李炳乾;周茜茜;高亚辉;Raymond N. Sambrotto;;2008年春季白令海东部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分布[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5 孙琳;陈长平;高亚辉;;2008-2009年厦门港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动态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6 胡俊;黄邦钦;;台湾海峡南部浮游植物对不同水团的响应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7 陈立;张福崇;方笑;王六顺;;昌黎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种类与硅藻类赤潮的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殷大聪;宋立荣;;丹江口库区浮游植物季节动态演替规律[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9 徐先栋;王海华;盛银平;黄江峰;饶毅;;大水面养殖水域浮游植物初步调查及鲢、鳙鱼产力评估——以太子河为例[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蔚然;林丽贞;黄邦钦;;南海北部珠江冲淡水对浮游植物磷胁迫的影响[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诚刚;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光合溶解有机碳生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孔凡洲;长江口赤潮区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种类组成和色素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3 宋书群;黄、东海浮游植物功能群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4 翟红昌;基于HPLC技术的南海北部浮游植物色素与群落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超伦;海洋桡足类摄食生态及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6 苟万里;rDNA序列在几种浮游植物的分类和中肋骨条藻定量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刘东艳;胶州湾浮游植物与沉积物中硅藻群落结构演替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孙军;海洋浮游植物细胞体积和表面积模型及其转换生物量[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杨茹君;不同环境污染物条件下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粒径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王勇;中国若干典型海域作用于浮游植物上、下行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浩文;广东省星湖的水质与富营养化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2 陈坤;浮游植物瑞利散射光谱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张莹莹;Pb(Ⅱ)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田春;巢湖东半湖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波;七种/株原甲藻的核糖体18S、28S、5.8S、ITS1和ITS2基因和区域的克隆与变异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张敏;北京鸿华高尔夫球场人工湖富营养化及其成因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杨晓新;翡翠贻贝对浮游植物滤食压力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8 李秀芹;应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刘凯然;珠江口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李秋华;珠海市两座典型供水水库生态特征比较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秋凌;研究发现海洋食物源正在迅速消失[N];中国海洋报;2010年
2 ;全球气候变暖结恶果 浮游植物生命力下降[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辛良;一滴水里的生命[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周仲全;往海里撒点铁?[N];辽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钱炜;B计划,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根稻草?[N];科技日报;2009年
6 维佳;往海水中撒铁[N];中国环境报;2001年
7 林蒲田;“特殊耕地”说池塘[N];湖北科技报;2001年
8 若洁;海水施肥缓解全球暖化?[N];中国商报;2002年
9 钟声;浮游生物[N];大众科技报;2002年
10 光阴;海中森林的基因秘密[N];中国商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