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A-O2(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全程硝化)生物脱氮新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通过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工艺研究,开发了一种O1/A/O2(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全程硝化)生物脱氮新工艺应用于焦化废水生化处理。采用控制温度为(35±1)℃,溶解氧浓度DO=2.0~3.0 mg/L条件下,在第一级好氧连续流生物膜反应器中去除焦化废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实现了短程硝化。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浓度(DO)和污染物容积负荷对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情况。通过研究进水氨氮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对短程硝化影响的研究,得出氨氮容积负荷在0.13 gNH_4~+-N/(L·d)和0.22 gNH_4~+-N/(L·d)之间,连续流反应器能实现短程硝化并有效去除氨氮。通过控制一级好氧反应器的工艺参数,为第二级厌氧反应器实现厌氧氨氧化(ANAMMOX)创造条件。结果表明,在厌氧34℃、pH在7.5~8.5,HRT在33h的条件下,经过115天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进水氨氮、亚硝态氮浓度分别可达80mg/L和90mg/L左右,总氮负荷可达160 mg/(L·d)。氨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86%和98%,总氮去除率可达75%。最后在第三级好氧反应器实现氨氮的全程硝化,进一步去除焦化废水中残留的氨氮、亚硝基氮和有机污染物。O1/A/O2工艺能有效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氨氮,正常运行条件下,出水氨氮浓度低于5.0 mg/L,亚硝基氮浓度低于1.0mg/L,COD浓度降低到124~186 mg/L,出水水质优于AO(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
|
|
|
|
1 |
曹浩;裴常政;;短程硝化A/SBR新工艺的应用[J];小氮肥;2008年07期 |
2 |
冯爱坤;罗建中;熊国祥;;潜流型人工湿地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探讨[J];环境技术;2006年01期 |
3 |
卜永鹏;黄玲珍;林桂炽;;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化工;2006年07期 |
4 |
侯巧玲;文一波;李林宝;于蓉;;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过程中污泥膨胀的研究[J];环境工程;2008年03期 |
5 |
张小玲,王志盈,彭党聪,王晓昌;低溶解氧下活性污泥法的短程硝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7期 |
6 |
王舜和;王红莉;平惠;;不同碱度对SBR法短程硝化过程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1年27期 |
7 |
唐崇俭;郑平;余燚;陈建伟;陈小光;胡安辉;周尚兴;丁革胜;;味精废水短程硝化工艺的运行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11期 |
8 |
李宜娟;李彦春;;pH值及温度对皮革废水短程硝化的影响[J];中国皮革;2009年09期 |
9 |
于德爽,彭永臻,张相忠,宋学起;海水盐度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J];工业水处理;2003年01期 |
10 |
赖鼎东;李正魁;张晓姣;杨竹攸;;固定化氨氧化菌短程硝化的启动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05期 |
11 |
刘吉明,杨云龙;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08期 |
12 |
宋学起,彭永臻,王淑莹,杨庆;化学物质对硝化细菌的选择性抑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3 |
杜月;陈胜;孙德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05期 |
14 |
张立成;傅金祥;张杰;孙文章;田智勇;池福强;王颖;;常温SBR厌氧-好氧反应器的短程硝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3期 |
15 |
张可方;董佳驹;荣宏伟;张朝升;;序批式生物膜法短程硝化的实现及过程控制[J];水处理技术;2007年09期 |
16 |
杨庆;彭永臻;王淑莹;杨岸明;李凌云;;SBR法低温短程硝化实现与稳定的中试研究[J];化工学报;2007年11期 |
17 |
刘海滨;李亚峰;田西满;;短程硝化控制条件研究现状与应用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7期 |
18 |
李春杰,耿琰,周琪,顾国维;SMSBR处理焦化废水中的短程硝化反硝化[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11期 |
19 |
戴友芝;刘剑;;SBR系统中脱氮途径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20 |
张萍;张代钧;祖波;卢培利;白玉华;;几种生物脱氮新工艺的比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