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酸性降水研究
【摘要】:根据东莞市2003—2007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对酸雨污染特征、酸雨变化趋势及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的降水以酸性居多,酸雨污染较为严重。SO_4~(2-)、NO_3~-、Ca~(2+)和NH_4~+是组成降水的主要阴阳离子,酸雨污染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降水酸度的因素既有本地的固定排放源和流动排放源,也与进入大气中的微粒含量及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
|
|
|
|
1 |
吴对林;李美敏;罗晓虹;;东莞市酸性降水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
2 |
赵卫红;;福州市酸性降水现状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
3 |
陈曦;闫静;谭钦文;;四川省酸雨空间分布成因探析[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〇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4 |
赵勇;;郑州市酸雨化学组成变化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
5 |
王惠芳;张青珍;周幸福;张志芳;关永涛;赵桂芳;;酸雨的成因及对濮阳农业的影响[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6 |
赵伟;康丽莉;林惠娟;浦静姣;马千里;;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污染变化特征与后向轨迹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
7 |
吴贤笃;施松微;吴正可;;温州市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
8 |
吴贤笃;施松微;吴正可;;温州市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
9 |
刘晋生;信志红;仲光嵬;;东营市酸雨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10 |
徐景花;于伟娟;尹彬;;许昌酸雨现状及其气象条件分析[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