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海城市国土资源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生态控制对策

高吉喜  韩永伟  
【摘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若干主体功能区,其目的是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依据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本文以辽宁海城市为例,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和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城市的经济结构与布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潜力,将海城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宜居发展区五类主体功能区,并给出了各区生态控制方向,为海城生态环境管理及其他地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了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杜平;;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导向[J];经济纵横;2008年08期
2 邹彦林;;构建“三沿”城市经济圈 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安徽城市经济圈发展的战略思考[J];江淮论坛;2008年05期
3 王姝;;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J];甘肃科技;2009年08期
4 李献波;李同升;郑艳霞;王镇中;;政府市场双效运行机制与主体功能区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5 朱金鹤;崔登峰;;主体功能区建设对边疆地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喻玲;殷洁;;论经济区划与区域规划的法制化[J];经济地理;2010年05期
7 陆铭宁;;传统环保价值观服务于西南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构想[J];商业时代;2010年27期
8 丛煜;;主体功能区建设必须正确把握的几种关系[J];中国市场;2011年18期
9 钟向东;;论以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10 杜黎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能力评估研究[J];开发研究;2007年04期
11 杜黎明;;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研究的思路与重点[J];当代经济;2008年03期
12 那玉林;;区域管理学视角下主体功能区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J];台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3 董小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平”缺失与生态补偿机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4 徐明;杜黎明;;协同推进四川灾后重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路径[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15 常艳;刘义成;杨柳;;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未来区域管理体制构想[J];探索;2009年05期
16 常艳;杨柳;;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域管理框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17 金树颖;孙宁;赵晓玲;;东北主体功能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8 陶恒;宋小宁;;生态补偿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与对策研究[J];创新;2010年02期
19 郭梅;许振成;彭晓春;周丽旋;王俊能;;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环境规划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3期
20 杜黎明;;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永伟;高吉喜;李咏红;乔青;刘军会;;县域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生态控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2 高吉喜;韩永伟;;海城市国土资源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生态控制对策[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楚波;;综合功能区划的一次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熊成喜;;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耕地保护研究——以重点开发区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熊洋;刘浩;;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空间单元层次划分浅析——以长沙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南奇;胡争辉;郭惠娟;孙妍;;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调整——国土资源功能互补与秩序重组[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兴鹏;张子龙;;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小西北(甘青宁)发展问题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宁爱凤;刘友兆;;主体功能区耕地保护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郝明亮;万宝春;王士猛;陈雨;逯飞;李红彦;;构建河北省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雷向杰;;主体功能区规划与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黎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科;中国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戈;区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宋一淼;主体功能区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郑备;论四川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空间协调[D];四川大学;2006年
7 满强;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东旭;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赵玲;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吉林省城市化机制与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柱甫;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徐翔;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慧玲;新疆主体功能区划与建设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尤玮;基于PSO的主体功能区区域划分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征;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李文娟;苏南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廖国民;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D];厦门大学;2009年
8 张景山;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松原市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杨宗周;黔东南州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10 窦庆;浅谈主体功能区制度之环境法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