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测试与分析
【摘要】:对上海三个商场的室内外颗粒物PM10、PM2.5和PM1浓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人流密度中等以下,且除了顾客购物外,没有其它明显的室内污染源的两个商场,其室内颗粒物PM10、 PM2.5、PM1浓度比室外浓度低,且L/O比值小于1。对人流密度大,且商场内有餐饮等室内污染源的商场,其室内颗粒物PM10、PM2.5、PM1浓度比室外浓度高,且L/O比值大于1,说明这样的商场颗粒物污染较室外严重,室内污染源对室内颗粒物浓度贡献大。
|
|
|
|
1 |
尉士民,王乃宁,竺晓程,吴伟亮;烟囱颗粒污染物连续监测技术[J];环境工程;1998年06期 |
2 |
;环境医学[J];环境科学文摘;2001年02期 |
3 |
尹力军;;我国城市扬尘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
4 |
王菊凝,张月;北京市三类住宅室内CO、颗粒物污染及其元素分析[J];环境科学;1990年01期 |
5 |
周玉芬;城市建设施工对道路环境颗粒物污染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6 |
梅建鸣;;铜陵市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PM_(10)的原因分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7 |
吴波;;大气中颗粒物污染源解析及污染预警[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06期 |
8 |
赵晓红,闫春生,牛静萍;兰州市汽车尾气颗粒物污染及其致突变性[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年06期 |
9 |
刘敏;亢燕铭;翟志斐;;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来源、危害及数值模拟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7年04期 |
10 |
乔倩倩;;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依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07期 |
11 |
刘家斌;;新旧标准条件下某水泥厂的环境影响与卫生防护距离的研究[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7年03期 |
12 |
李中愚;;颗粒物污染特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0年01期 |
13 |
李连生;青岛港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交通环保;1993年03期 |
14 |
阳红,孙德仕;机动车运行产生颗粒物机理分析[J];陕西环境;2002年01期 |
15 |
郑乃源;唐邈;郑浩;;八级空气撞击采样器在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领域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
16 |
宋宇,唐孝炎,张远航,胡敏,方晨,曾立民;北京市大气能见度规律及下降原因[J];环境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
17 |
李成才;毛节泰;刘启汉;袁自冰;王美华;刘晓阳;;MODIS卫星遥感气溶胶产品在北京市大气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D辑;2005年S1期 |
18 |
张衍燊;杨敏娟;潘小川;;空气颗粒物与人群死亡率暴露-反应关系的特征[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10期 |
19 |
廖丽华;彭闪江;;陶瓷车间内空气颗粒物的空间变化特征[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1期 |
20 |
时鹏辉;宋继红;;平顶山市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