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农业增产方式亟待调整

樊明  王东杰  
【摘要】:根据笔者组织的问卷调查,自1976到2008年河南地下水位稳定下降。平原和山丘区地下水埋深分别从1976年的14.7米和34.9米增加到2008年的19.7米和59.9米。农业灌溉占地下水取水量的50%左右,因此,农业灌溉是地下水下降的重要原因。地下水是有限的,长期超量开采就有使地下水趋于枯竭的危险;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抽取地下水的成本将持续上升;地下水位下降严重的地区可能导致地面沉降等严重的水文地质灾害。导致地下水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地悲剧是最重要的制度层面上的原因。建议引入地下水开采行政控制和按量收费的取水政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建锋;万书勤;;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历程及启示[J];资源与产业;2007年01期
2 师幸生;;太原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J];中国水利;2008年13期
3 余金生;;淮北平原2009年特旱期浅层地下水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张文华;;太原市地面沉降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4期
5 宋仁亮;王少龙;方星;毛建国;;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4期
6 宋小军;;基于MODFLOW对天津宁河县的地面沉降预测研究[J];矿产勘查;2010年06期
7 郭西万;董新光;;新疆呼图壁县白格达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前景预测[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8 马保卿;张荫;;洛阳市区地面沉降机理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03期
9 ;本期导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年02期
10 孙红霞;;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资源特征及其可持续利用[J];地下水;2008年04期
11 李淼;肖长来;梁秀娟;马喆;李玉秋;迟国英;;乾安县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J];东北水利水电;2008年12期
12 宋文浚;;方山县地下水资源开采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J];山西水利;2010年02期
13 翟远征;王金生;滕彦国;郑洁琼;曹阳;;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水利;2011年11期
14 D.Michel;杨悦所;;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J];世界地质;1993年01期
15 吴吉春;刘培民;姜清波;王建基;;莱州湾地区的海水入侵[J];江苏地质;1993年01期
16 郑礼全;逐步回归法在地下水开采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17 詹中凯;陈立新;王茜;;沈阳市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危害性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7年07期
18 范庆莲;刘翠珠;周东;窦艳兵;;北京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探讨[J];北京水务;2009年01期
19 周玉红;王颖;李洋;;临清市地下水漏斗区与地面沉降研究[J];地下水;2009年03期
20 陈崇希 ,侯顺宝 ,梁文康 ,刘彦博 ,马振久 ,徐庆山;用数值-解析法预测-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动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瑞利;王红雨;方树星;;宁夏某区地下水开采数值模拟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徐海珍;李国敏;张寿全;董艳辉;黎明;杨忠山;周东;;北京市平谷盆地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及管理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杨明波;;北京地下水超采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的影响[A];2007年地震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娜;;华北平原地面沉降浅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宋云力;甄习春;;河南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6 邝白莜;刘如春;;地质专家杨鹏儒提出广州地下水呈过剩状态导致水位上升地质变化危及城市安全[A];广州市老工程师协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8年
7 叶爱中;夏军;王蕊;陈向东;;分布式水文模型中地下水建模—海河平原区实例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8 马军;;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机理研究现状及进展[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建伟;李宪景;李荣华;王庆斌;贾立玲;;泰西煤矿开采地下水对东平湖区域水资源环境的影响[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丁德民;马凤山;张亚民;王杰;郭捷;;高层建筑物荷载与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樟;松原市龙坑水源地水量水质演化特征及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宋国慧;沙漠湖盆区地下水生态系统及植被生态演替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李宏卿;长春城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中培;农业活动对区域地下水变化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5 董国凤;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杜金龙;干旱盐渍区非饱和—饱和带水盐耦合模拟与调控[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张锋;海底地下水排泄对沿海海域营养盐平衡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8 夏强;地下水不确定性问题的多模型分析方法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马磊;地下水渗流环境改变引起含水层变形的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王玉林;承压地下水开采井流模型及其渗流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竟;植被对地下水依赖程度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姚珂君;傍河抽水驱动下河流与地下水关系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郝杰;西安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及生态修复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王全荣;海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下水量与水质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5 李云;长江三角洲扬泰靖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6 程仲雷;克里雅绿洲盐渍化及地下水调控措施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7 米日姑·买买提;伊犁河谷典型区域地下水盐动态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吕德全;黑龙江省泰来县城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卢慧蛟;银川平原地下水水盐均衡分析及土壤盐渍化防治[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顾小凡;风沙滩地区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及优化开采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雷隆隆;地下水应为洞庭湖区应急水源的首选[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2 王正端;昆明打响“保卫地下水”攻坚战[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佳丽 刘彦海 通讯员 房建华;留住缕缕甘泉[N];中国水利报;2010年
4 朱延民记者 叶滨;哈市城区地下水年均回升0.6米[N];哈尔滨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孟凡君;守住“地平线”[N];中国矿业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郝社锋 通讯员 王旭雁;江苏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完成[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曾禾;张家口全面叫停坝上地下水开采[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邢云鹏 记者 薄云山;山西:限制地下水开采[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张勇 江苏省常州水利局办公室;限采后,如何管理地下水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6年
10 何生英;市区地下水资源保护亟待加强[N];金华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