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GASP-在束γ装置

郭应祥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束γ装置-GASP的安装调试和最初的实验情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时恒昌,喻运昌;惰性气体β闪烁探测器[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9年00期
2 沈问金;核秤及其工业应用[J];同位素;1993年01期
3 祁中,郭忠言,詹文龙,刘冠华,周建群,张万生,王金川,林源根,诸永泰,徐瑚珊,谢元祥;用于中能重离子反应测量的塑料闪烁探测器阵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7年07期
4 熊建平,张松寿;宽量程快速闪烁探测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1年06期
5 陈满;蔡跃荣;杨朝文;;闪烁探测器信号波形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实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4期
6 吴兴春;李如荣;彭太平;张建华;郭洪生;;闪烁探测器中子灵敏度高精度标定技术[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6期
7 艾杰;马景芳;戴红跃;;硅凝胶灌封对闪烁探测器的影响[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6年06期
8 葛永诚;光电倍增管的应用条件对闪烁探测器坪特性的影响[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4年02期
9 汲长松;中子-γ射线甄别联合闪烁探测器[J];核技术;1992年02期
10 ;光电探测技术及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4年06期
11 张松寿;;高剂量率探测中的闪烁探测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5年05期
12 张惠宽,李国福,张石状,薛红彬;CeF_3闪烁探测器对X射线的电荷灵敏度标定[J];辐射防护;2004年06期
13 杨洪琼,彭太平,杨建伦,唐正元,杨高照,李林波,王立宗,朱学彬;组合闪烁探测系统的中子能量响应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07期
14 张军民;周剑良;凌球;屈国普;王喜宗;;用于总β测量闪烁探测器输出脉冲甄别原理初探[J];广西物理;2009年01期
15 张军民;周剑良;凌球;屈国普;王喜宗;;基于MATLAB闪烁探测器输出回路脉冲形状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16 孙普男;;井下存储式核密度计的研制与应用[J];核技术;2009年12期
17 张军民;周剑良;凌球;屈国普;王喜宗;;新型总β测量探测器输出脉冲甄别初探[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8 侯朝勤;张崇庆;孙海德;;非接触式闪烁核秤的研制[J];同位素;1990年01期
19 张燕;曾光宇;;闪烁体与闪烁探测器的研究动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20 艾自辉;徐荣昆;郭洪生;;几种常用闪烁体受~(60)Coγ源辐照前后探测器灵敏度比对[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应祥;;GASP-在束γ装置[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三)[C];1994年
2 夏良斌;欧阳晓平;韩和同;张建福;张小东;;基于散射电子的脉冲伽马闪烁探测器设计及其应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3 聂开放;邢玉川;李梅;;基于LabVIEW连续放射性测量仪的设计[A];第一届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论文集[C];2011年
4 范锐锋;马景芳;艾杰;戴红跃;;双通道闪烁探测器探测脉冲中子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5 巨新;王明谦;李裕熊;;采用联反符合计数系统的康普顿抑制γ谱仪[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4年
6 艾杰;马景芳;范锐锋;戴红跃;文延伟;;脉冲中子测量中用长计数器校准闪烁探测器的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小南;张炳云;过雅南;孙昉;张家文;杨长友;朱科军;沈红;赵棣新;Ken Young;;北京谱仪Ⅱ(BES—Ⅱ)顶点探测器数据获取系统[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8 张楠;江哓山;于传松;赵京伟;;基于DSP的BADC设计[A];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唐章奎;唐正元;徐荣昆;;脉冲中子产额测量[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10 范锐锋;马景芳;艾杰;文延伟;戴红跃;;双通道闪烁探测器探测中子技术[A];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锋;ICF实验中子探测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宋玉收;与K~+介子相关的超核_Λ~(209)Pb的裂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郭建华;北京谱仪(BESIII)飞行时间读出电子学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张岳华;大阵列nToF谱仪中时间测量和控制系统原型的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覃章健;基于FPGA的便携式数字核谱仪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沙建军;空间带电粒子谱的探测和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年
7 孙勇杰;相对论重离子实验中的MRPC/TOF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彭能岭;精密延时和高速脉冲技术在ICF实验和慢正电子束装置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刘小桦;CSR强子探测器读出电子学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陆俊峰;ICF实验物理诊断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智佳;MICRO-SPECT探测器及其电子学设计[D];清华大学;2005年
2 严志康;BESⅢ漂移室全长模型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彭睿;基于PC的高速数据获取系统的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4 陈君;BES3小单元漂移室模型试验数据获取系统[D];湖南大学;2005年
5 王亚坤;~(129)Cs的高自旋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小龙;光纤γ辐射探测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强;双维位置灵敏CsI(Tl)闪烁探测的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张晟恺;脉冲中子谱仪的实验数据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传新;D-T中子穿透铁球伴生γ射线泄漏能谱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10 艾自辉;几种常用闪烁体耐γ辐照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唐先武;一眼看穿230毫米钢板[N];科技日报;2001年
2 陈曦 孙志元;辽宁局倾力服务红沿河核电站项目[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3 记者 刘佳;检验检疫部门为红沿河核电站上门服务[N];辽宁日报;2009年
4 章苒 张遥;核电装备业首次向民资敞开[N];经济参考报;2009年
5 通讯员 李永利 李建永;全球首台AP1000核电产品 年内将在秦皇岛开工[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