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弯曲芽孢杆菌对热带海水养殖水体脱氮的研究
【摘要】:采用高温杀灭及复壮技术从海南热带海水养殖系统的水样中筛选得到34株菌株,其中菌株SY-1301和LS-1301均能在起始浓度为200mg/L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的唯一氮源培养基中生长,对这2株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16S rDNA及参照《伯杰氏手册》第八版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此2株菌株均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研究表明,这2株弯曲芽孢杆菌的脱氮效果是与其生长同步进行的,达到对数生长后期后2株弯曲芽孢杆菌对氨氮的降解率分别为87%和89%、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2%和90%、对硝酸盐的降解率分别可以达到77%和75%。通过建立这2株细菌的生长曲线和活菌总数的关系后,开展了这2株脱氮能力不同的弯曲芽孢杆菌的复合配比试验,得到起始菌落数复合比SY-1301﹕LS-1301=2﹕1为最优复合弯曲芽孢杆菌,该复合弯曲芽孢杆菌对上述三种无机氮源的降解率可达到90%。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该复合弯曲芽孢杆菌的脱氮最佳条件为pH7.0、温度35℃和转速200 r.min-1,该复合弯曲芽孢杆菌在此条件下对氨氮的降解率可到90%以上、对亚硝酸盐氮的降解率可到95%、对硝酸盐氮的降解率可达84%以上。本研究成果对于发展基于土著地理种群并有效改良海南热带海水养殖水体的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
|
|
|
1 |
付丽霞;吴立波;宫玥;安红梅;;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垃圾渗滤液脱氮中的应用[J];中国沼气;2009年06期 |
2 |
葛美丽;齐树亭;岳攀峰;葛美娜;王苗;张志华;;河口水体中的菌群分析及其脱氮能力的研究[J];河北渔业;2009年02期 |
3 |
黄蕾,翟建平,王传瑜,聂荣,袁东海;4种水生植物在冬季脱氮除磷效果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
4 |
唐文浩;岳平;葛成军;唐天乐;晏小霞;王凌;;海水养殖废水光化学强化脱氮解毒的实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
5 |
陆燕勤;曾鸿鹄;沈运跃;黄明;瘳桃红;;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氮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
6 |
王明学;林可椒;徐一枝;梁小玲;;亚硝酸盐氮对鲢血红蛋白的影响[J];淡水渔业;1989年02期 |
7 |
王明学,雷和江,卢光,刘福军,周志刚,周友森;亚硝酸盐对团头鲂鱼种血红蛋白和耗氧率的影响[J];淡水渔业;1997年01期 |
8 |
黄镇亚,张婕;林产工业废水生物法脱氮除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9 |
金培涛;陈辅利;孟飞;谭丽莉;;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0 |
罗静波;曹志华;温小波;蔡太锐;;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期 |
11 |
李贵雄;;亚硝酸盐对鳊鱼1龄鱼种血红蛋白和耗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J];养殖与饲料;2006年04期 |
12 |
王凡;刘海芳;杨利;;亚硝酸盐氮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J];水产科学;2010年06期 |
13 |
陈瑞明;铵态氮和亚硝酸盐氮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利渔业;1998年01期 |
14 |
吴耀国,张文存,王卫,孙伟舰;RBF保护地下水资源功效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
15 |
罗静波;曹志华;温小波;蔡太锐;;亚硝酸盐氮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5年04期 |
16 |
黄翔鹄;李长玲;郑莲;刘楚吾;周洁;;亚硝酸盐氮对凡纳滨对虾毒性和抗病相关因子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6年04期 |
17 |
解幸幸;顾年福;缪应祺;;应用DE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
18 |
张继平;郭照良;;小球藻对降低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6年10期 |
19 |
刘彩平;崔堂兵;曾凡春;;螺旋藻脱氮除磷的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
20 |
王明学;吴卫东;刘福军;;Cl~-和Ca~(2+)对亚硝酸盐氮作用于草鱼种毒性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