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实验新理念的小鼠微核实验方法
【摘要】: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NT)是遗传毒理学研究中快速检测染色体损伤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各种化合物或药物遗传毒性或诱变性的快速初筛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小鼠红细胞微核标本的制备与观察是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然而,目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小鼠微核实验多以骨髓多染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作为观察对象,在制备微核标本时,一般是2人一组使用1只经过诱变剂作用的小鼠,经过处死动物、剥离股骨、收集骨髓、细胞涂片、甲醇固定和Gie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按两个学生一只小鼠计算,一个50人的班级做一次微核实验需要消耗25只小鼠。按照有关实验的现代理念,这种传统的小鼠微核教学实验设计存在明显弊端。其一是动物消耗量较大,不符合动物实验新理念的3R原则(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该原则的第一要求就是在实验中尽可能减少动物的使用量,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其二,在实验中使用的甲醇对人体具有一定毒性,且挥发性强,易污染实验室的空气。为了克服传统小鼠微核教学实验的这两个弊端,使该项目的实施符合当今国际上倡导的有关动物实验的新理念,经过摸索,我们建立了无需处死动物,不使用甲醇的小鼠尾部血液正染性红细胞(normochromatic erythrocyte,NCE)微核实验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动物消耗量小、对实验室空气无明显影响,适合于医学遗传学或普通遗传学教学中有关微核的观察实验。
|
|
|
|
1 |
孙立平,曹佳;微核实验的自动化检测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
2 |
张清林;王爱平;;人淋巴细胞微核实验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1年04期 |
3 |
;小鼠吸入五氧化二钒的微核实验[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6年06期 |
4 |
杜启艳;常重杰;南平;王友利;;柠檬黄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实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
5 |
农清清;张志勇;何敏;田丽;;微囊藻毒素-LR对HL60细胞遗传毒作用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6期 |
6 |
刘萍,吴世德,姚玉娜,董怀军,王淑娥;铝螯合剂对明矾诱发小鼠遗传物质损伤的抑制[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9期 |
7 |
吴姗芸;鲁力;林辉;鲁文清;肖德强;李习艺;曾高峰;;牛磺酸对苯并(a)芘致L-0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2期 |
8 |
胡恭华;李锋;杨建平;熊跃玲;;赣江水体有机提取物的小鼠子宫增重和微核试验[J];毒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
9 |
周长慧;常艳;王征;王庆利;林海霞;;流式细胞术在微核实验中的应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
10 |
赵慧娟;刘萍;禚金花;冯国昌;;排铅聚糖对铅致小鼠遗传和生殖毒性的抑制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
11 |
易娟;刘征宇;沙焱;曹建伟;黄丽娟;李丽梅;;微核试验在接触有害重金属人群监测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9年01期 |
12 |
刘佳;高敏;殷忠;;贵州野生多汁乳菇氨基酸成分及致小鼠突变性实验[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年02期 |
13 |
刘清华,马军,袁志刚,黄志碧,方玲,胡启平;南宁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的致突变性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4 |
于文辉;高永泉;赵文;齐小菊;杨静;;乙烯利体内致突变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6年02期 |
15 |
黄建,曹佳,杨录军,周利军;丝裂霉素C诱发小鼠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正染红细胞以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比较[J];癌变.畸变.突变;1991年02期 |
16 |
孙立平,李德志,刘志谋,杨录军,刘晋祎,曹佳;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
17 |
李艳华,林秀武;甲基汞诱导大鼠骨髓细胞和胎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MNT)[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3年S1期 |
18 |
崔凤梅;胡明江;包广粮;孙亮;王道锦;童建;;氚水的内照射损伤实验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9年05期 |
19 |
许重洁;张艳芬;杨保胜;张光谋;刘小学;;阿霉素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影响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10期 |
20 |
陈永红;黄夏宁;邹志飞;谷康定;王岚;刘慧智;;曲酸遗传毒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