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结中超绝热层的存在性探讨与研究
【摘要】:正利用2008年冬季及2007年至2008年全年的资料,来分析大气层结曲线中,垂直大气温度变化的特征,结果发现:在大气层结中,垂直温度变化存在超绝热层,即存在着温度垂直温度梯度存在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增加1℃以上。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存在,而是普遍存在于大
|
|
|
|
1 |
金兴章,李相臣;热对流和强迫对流可能性的判定[J];气象;1989年09期 |
2 |
朱春玲;马耀明;陈学龙;;青藏高原西部及东南周边地区季风前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J];冰川冻土;2011年02期 |
3 |
施能;;关于雷暴持续时间的若干研究结果[J];气象科技;1980年05期 |
4 |
寿绍文;强对流天气前期的层结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
5 |
刘式适;第四讲 大气静力稳定度[J];气象;1983年05期 |
6 |
王晓明,倪慧;在Micaps系统下应用物理量场制做暴雨预报简介[J];吉林气象;2000年03期 |
7 |
章基嘉;予报冰雹的一种物理方法[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78年00期 |
8 |
王品华;;槽后“L”型切变线的滑坡作用——强对流天气分析[J];浙江气象;1984年04期 |
9 |
耿令平,刘文;用PC—1500机作单站探空资料分析[J];山东气象;1991年02期 |
10 |
周春雨,管振云,王小良,姚立峰;T-LNP图自动分析绘制系统研制及应用[J];浙江气象;1997年02期 |
11 |
王婷婷;王迎春;张文龙;;北京干湿雷暴过程的地基微波辐射资料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1年01期 |
12 |
冯志娴;微机在强对流诊断上的应用[J];气象;1986年12期 |
13 |
吴兑,陈位超,游积平,甘春玲,叶燕翔,毛伟康;海口西郊海岸地带低层大气结构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1995年02期 |
14 |
董海萍,李振军,刘淑媛,宁兴胜;T-lnP图的制作及一些稳定度指数不稳定能量的计算[J];气象科学;2001年04期 |
15 |
吴陈;关于用对流温度预报局地热雷雨问题[J];气象;1980年02期 |
16 |
吴池胜;;珠江三角洲地区强风暴临近期的中尺度环境场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3年01期 |
17 |
;冰雹天气的分析与预报——南方暴雨、冰雹预报经验交流之三[J];气象科技;1975年10期 |
18 |
张喜轩,马骥德,刘永平,李向东;雷暴云顶高的图解计算分析及其顶报实践中的检验[J];高原气象;1982年02期 |
19 |
李若钝,孙瑞本,武建平;热带西太平洋边界层的多层结构分析[J];大气科学;1991年06期 |
20 |
张国庆;孙安平;肖宏斌;周万福;;祁连山南麓河谷地形云生长的层结特征[J];山地学报;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