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贺程程程远喜  
【摘要】:正 使用2003年7月8日500hPa、700hPa、850hPa高空天气图资料和同期鄂中27个气象台站逐时雨量资料,分析了鄂中当年7月8日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中尺度雨团、地面流场、水汽条件和垂直速度等。结果表明:(1)鄂中大暴雨过程是在稳定的中高层环流、活跃西风槽,低层维持的切变线和地面静止峰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建峰;赵桂香;;2009年7月20日山西省南部区域暴雨天气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2期
2 王正旺;陈宇斌;赵双巧;魏建军;闫茉;;一次春季连阴雨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3 蔡平;郭桥;焦学志;王晓伟;;怀化一次暴雨过程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4 古鸣;欧坚莲;黎建春;覃彦英;;梧州“6.15”强对流暴雨过程技术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年02期
5 张官雄;杨爱琼;;永顺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6 何俊霞;李四海;刘冠华;;河南省2000年7月上旬暴雨及频率分析[J];河南水利;2001年01期
7 喻谦花;张宇星;李姝霞;王长海;王其英;;2010年8月开封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8 黄慧君;钟爱华;李庆红;;2009年夏季云南一次由MCC引发的致洪暴雨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欧坚莲;黎金水;刘国忠;;“配料法”用于广西桂东片持续性暴雨预报[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年02期
10 伍志方;曾沁;吴乃庚;叶爱芬;李怀宇;庞古乾;;广州“5.7”高空槽后和“5.14”槽前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2011年07期
11 易新明;任晓燕;虎莹;董彬;孟会民;王素萍;;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小尺度系统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12 王志平;;三门峡市暴雨基本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13 邹锦明;杨晓琳;余青松;;一次夏季暴雨过程预报失误原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14 杨静;罗宇翔;杨利群;廖移山;;贵州南部山区一次大暴雨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11年03期
15 刘毅;王欢;牟容;杨雪梅;邓承之;刘婷婷;;重庆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16 詹锦和;;磁窑水文站“6·25”特大暴雨洪水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8期
17 井喜;李社宏;屠妮妮;曹巧莲;万红卫;井宇;;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18 苗爱梅;贾利冬;李智才;申李文;;“091111”山西特大暴雪过程的流型配置及物理量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2011年04期
19 丁声;王中锦;张海鸥;肖铖;;桑植县一次连续性暴雨成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20 孟雪峰;孙永刚;姜艳丰;雷电宏;;内蒙古大雪天气学分型研究[J];内蒙古气象;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程程;程远喜;;对2003年鄂中夏季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分析[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2 黄慧君;李庆红;;切变线类大~暴雨过程合成诊断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永智;吕作俊;李京梅;邹玉文;李晓林;;三门峡“2008.7.21”暴雨过程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璩瑛;陈晓红;;滁州“0374”特大暴雨初探[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席世平;张一平;;2003年两场暴雨过程中的物理量的对比分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鲁建军;高雪飞;;对2003年6月鄂东南一次大暴雨过程的分析[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7 张京英;吴君;石莹;;一条切变线暴雨带的数值模拟分析[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沈锦栋;;2003年6月24日大暴雨诊断分析[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沈锦栋;;2003年6月24日大暴雨诊断分析[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气象分卷)[C];2005年
10 林巧燕;;2005.6.18-22日丽水连续暴雨过程诊断分析[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二卷(气象分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慕建利;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沈杭锋;长江下游地区梅雨锋边界层中尺度扰动涡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赵玉春;热带扰动引发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覃丹宇;梅雨暴雨云团的卫星观测及其形成和发展机理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5 张丰启;山东半岛冷流降雪天气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汤杰;梅雨锋暴雨β中尺度涡旋结构与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包云轩;褐飞虱降落过程的动力气象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寿亦萱;中尺度高空急流—锋云系与暴雨的结构及演变机制的动力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杨成芳;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10 姜勇强;风场扰动激发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容;梅汛期江淮切变线暴雨诊断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张晓伟;基于MICAPS平台的风切变线的识别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靖;北京城区两次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观测分析及成因探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刘健;一次切变线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分析及播撒效应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5 王莉;GWDO参数化方案以及地形对一次大别山暴雨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高松;一次南方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演变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苏爱芳;河南典型天气系统云和降水的多尺度结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唐永兰;不同降水方案和初值对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模拟与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9 梁科;0506华南致灾暴雨的多尺度分析和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段海霞;“049”川渝暴雨的中尺度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苏稻香 通讯员 林良勋;我省防汛进入实战状态[N];南方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毛翠辉 通讯员 赵玉广;叩开精细化大门的“秘钥”[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陆铭 通讯员 邓红;寻找强对流预报突破点[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钱月婷;我市淮干水势平稳未超警戒[N];蚌埠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唐定民 林启生;干部群众积极抗洪救灾[N];桂林日报;2005年
6 王可;大气环流特征及冻雨暴雪成因描述[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记者 曾涛 通讯员 游美玲;气象信息员发挥非常重要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汤莉;做好一切安全防范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N];永州日报;2006年
9 陈建平罗喜祥;我市未来两天有强降雨[N];郴州日报;2007年
10 丁继武;预报异常天气 经验不够用了[N];中国气象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