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过程中Ca~(2+)分布的电镜观察
【摘要】:正 云南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是一种新的细胞质质源,该不育系是以云南紫叶稻为母本,武金3B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经数代选育得到的稳定的无花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本实验室(魏磊等,2002)通过对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质不育系叶片全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分析证明,紫稻不育系具有不同于野败型、红莲型和马协型不育系的蛋白图谱;采用LKB2277生物潘陛检测器对紫稻A、珍汕97A、红莲A、马协A等进行呼吸曲线测定,发现紫稻A败育最彻底,其呼吸曲线幅度最低,能量代谢最不活跃。Ca~(2+)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诸多过程,作为第二信使在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高等植
|
|
|
|
1 |
夏快飞,梁承邺,叶秀麟,徐信兰,王亚琴;包台型水稻不育系花药发育过程中的Ca~(2+)分布[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2 |
郑家奎,文宏灿,王文明,蒋开锋,万先齐,朱永川;一个粳型雄性不育新胞质种质──K52[J];中国农业科学;1995年05期 |
3 |
马春红,李九云,陈霞,秦君,孙世刚,郭秀林,郑彦平,李广敏;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6006的选育和恢复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4年04期 |
4 |
高明尉;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育种(二)[J];作物学报;1980年01期 |
5 |
张述尧,邵思全,刘峰;玉米C型雄性不育的利用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1995年02期 |
6 |
张述尧,邵思全,刘峰;玉米C型雄性不育的利用试验初报[J];作物杂志;1995年05期 |
7 |
张爱民,黄铁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1997年05期 |
8 |
秦垦;李云翔;洪凤英;;首个宁夏枸杞雄性不育种质个体YX-1研究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2005年06期 |
9 |
张福耀,钱章强;关于西非高粱细胞质中含有A_2雄性不育可育基因的论证[J];山西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10 |
周洪生,孙荣锦,蒋婉如,邓迎海,孙天恩;几种雄性不育玉米小孢子发育的显微荧光观察[J];华北农学报;1997年03期 |
11 |
吴光成,张改生,海江波,郭群彦;玉米异胞质MO_(17)雄性不育系籽粒产量的配合力[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12 |
秦垦;田英;李云翔;洪风英;钟鉎元;王俊;;宁夏枸杞雄性不育种质个体YX-1的发现与鉴定[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9期 |
13 |
张改生;单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成及其育性恢复性能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92年07期 |
14 |
王熹;俞美玉;陶龙兴;姚福德;;CRMS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Ⅱ. CRMS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生理效应[J];中国水稻科学;1991年03期 |
15 |
刘齐元,刘飞虎,何宽信,胡日华;烟草雄性不育的细胞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年01期 |
16 |
刘齐元,刘飞虎,何宽信,胡日华;烟草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7 |
奚蕴馥;;雄性不育蓖麻的选育及利用简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7年01期 |
18 |
王天宇;夏谷核型高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19 |
蒋爱湘;肖建国;周国雷;严盛勋;范俊山;石斯发;祁忠占;徐冬;;SC2053诱导的雄性不育进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4期 |
20 |
惠安堂,严自斌;烤烟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