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粗差识别的抗差有偏估计(英文)

归庆明  欧吉坤  李国重  郭建锋  
【摘要】:为了同时削弱粗差和复共线性对大地网平差成果的影响,通过将粗差识别与有偏估计相结合,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抗差有偏估计。该估计分为两步。首先利用粗差的拟准鉴定法(QUAD)探测并修正观测值。然后利用“干净”的观测值及有偏估计得到未知参数的更为准确的估计值。对基于QUAD的有偏估计中的偏参数的几种选择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一个数值例子表明抗差有偏估计不但能够同时抵御粗差和复共线性对平差成果的不良影响,而且估计精度远远优于LS估计、有偏估计、抗差估计和广义压缩型抗差估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隋立芬,张超;抗差主成分估计及应用[J];测绘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2 归庆明;韩松辉;吴炳荣;顾勇为;魏萌;;双k型岭估计及其在GPS快速定位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3 隋立芬;抗差岭估计原理及其应用[J];测绘通报;1994年01期
4 归庆明,黄维彬,张建军;抗差泛岭估计[J];测绘学报;1998年03期
5 归庆明,黄维彬,张建军,易维勇;秩亏Gauss-Markov模型参数的有偏估计[J];测绘学报;1997年03期
6 杨元喜;等价权原理──参数平差模型的抗差最小二乘解[J];测绘通报;1994年06期
7 杨元喜;非线性混合边值问题及其抗差解[J];测绘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黄幼才,刘文宝;数字化误差建模中的粗差探测和抗差估计[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9 周世健,陈永奇,邓康伟;污染分布下的L_p估计抗差测度[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刘雁雨,隋立芬,刘青利;抗差岭型组合主成分估计及误差影响[J];测绘科学;2004年02期
11 黄海兰;牛犇;;岭参数确定的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4期
12 杨元喜;测量平差模型的抗差解[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02期
13 周世健,陈永奇,邓康伟;统一分布下的L_P估计抗差测度[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4 杨元喜;测量抗差最小二乘估计理论系列讲座 (一)抗差估计的概念及其任务[J];测绘通报;1994年04期
15 黄杰;关于“一种新的抗差估计方法”一文的更正与补充[J];城市勘测;1997年04期
16 张俊;李屹旭;;多门限值修正法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7 杨元喜;秦显平;;近五年中国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进展[J];测绘技术装备;2004年01期
18 杨元喜;抗差贝叶斯估计及应用[J];测绘学报;1992年01期
19 周世健,臧德彦;多维L_p估计的抗差测度[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7年02期
20 周世健;方差分量模型的抗差[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归庆明;欧吉坤;李国重;郭建锋;;基于粗差识别的抗差有偏估计(英文)[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2 郭建锋;归庆明;杜院录;李国重;;有偏估计在GPS快速定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梁彪;闻道秋;喻国荣;;Householder变换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A];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暨'2006江苏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卢秀山;靳奉祥;郑作亚;;GPS基线向量快速解算中的病态性问题及其原因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李香臣;高井祥;张连贵;余学祥;曹丁涛;郑南山;王树常;张书毕;黄在文;王坚;张华海;;卫星测地技术用于矿山变形监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6 严新生;;一种适用于RTK/水准的抗差技术研究[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元喜;郭海荣;;利用综合权求解地心运动[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8 杨元喜;郭海荣;;利用综合权求解与分析地心运动[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2年
9 周波阳;罗志才;林旭;;航空重力测量测线网平差中的粗差处理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谢建;朱建军;;二维情形下不等式约束对平差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保岑;大跨桥梁施工期结构形态监测系统的实现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文援兰;航天器精密轨道抗差估计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3 何海波;高精度GPS动态测量及质量控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4 吴富梅;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拓展[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左廷英;基于先验约束信息的变形监测滤波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李朝奎;非线性模型空间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D];中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重;有偏估计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3年
2 张俊;有偏估计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D];桂林工学院;2007年
3 申丝茗;基于敏感度分析的抗差估计理论在GPS定位解算中的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郭建锋;测量平差系统病态性的诊断与处理[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5 丁磊香;基于抗差自适应拟合推估动态开采沉陷预计方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6 郝卫峰;测量数据处理中病态性问题的扩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刘雁雨;有偏估计理论研究及其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8 董玉磊;GPS坐标转换中基于改进遗传算法求解病态方程的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刘念;拟合推估的质量理论[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10 冯遂亮;原子钟数据预处理与钟性能分析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江文;有特色的测量误差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