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试论土地整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袁丽丽  
【摘要】:正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方式,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目前在全国蓬勃展开的土地整理活动已经成为重新配置土地资源和增加土地效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土地整理使土地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利用,不仅是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现实要求,而且也是市场持续发展战略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龚健,刘艳芳,黄中华;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6期
2 李彦芳,孙莉,郭爱清;土地整理产业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温州市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成效[J];浙江国土资源;2004年08期
4 陈建设,韩武波;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土地整理的战略作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04期
5 汤惠君,胡振琪,苏少青;广东土地整理的实践与探索[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6 赖红松,董品杰;当前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存在的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5期
7 周友新;;土地整理的全程产业化管理[J];国土资源;2006年06期
8 马学周;介长春;;让土地整理项目惠民长久——淇县土地整理重视后期管护[J];河南国土资源;2006年07期
9 丁恩俊;周维禄;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李岩;赵庚星;王瑷玲;张韧;;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11 严丽平;邵霞珍;吴次芳;;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6年12期
12 徐航建;;对土地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几点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06年12期
13 张平;张祖华;魏东岳;;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助力[J];中国土地;2006年12期
14 李少升;徐航建;;试论土地整理与M型战略的实现[J];南方国土资源;2006年11期
15 连子康;许巍;唐芷兰;;土地整理与新农村项目捆绑建设之我见[J];河南国土资源;2007年01期
16 杨小强;;土地整理项目使俺过上了好日子[J];河南国土资源;2007年01期
17 孟蒲伟;李风琴;;浅议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协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8 王利香;张蓬涛;王晓燕;赵鲁燕;王春梅;;土地整理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乡镇经济;2007年02期
19 ;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问题与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7年02期
20 胡春湘;;我国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宗德;;土地整理市场化的特点及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高向军;鞠正山;;试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蔡运龙;;土地整理要重视文化景观建设和农民参与[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5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袁丽丽;;试论土地整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7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向军;鞠正山;;试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方世明;谢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理[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0 张占录;曲卫东;于海英;;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胜;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钰霞;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D];西南大学;2012年
3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杨朝现;人地关系协调视角下的土地整理[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董利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付光辉;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张继道;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效益评价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文妍;重庆市土地整理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3 陈薇;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4 马玲;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关江华;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卫学众;土地整理项目的工程风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黄琦;参与式理论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毅;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探讨[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岳波;吉林省西部土地整理重大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马春亭;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土地整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萍;土地整理美了“新张圩”[N];蚌埠日报;2006年
2 ;土地整理,为矿区群众“营生”搭建平台[N];北京日报;2006年
3 吴纯业 何文 本报记者  郭华;土地整理农民受益[N];巴中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彭伟君 鄢海兰 李权;城湖口土地整理全市第一[N];常德日报;2007年
5 ;土地整理 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N];成都日报;2006年
6 蒲江县委党校课题组;以土地整理为载体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成都日报;2006年
7 曾学尧余家洪 刘家患 李茂君 罗贤良 刘刚毅 陈鑫 韩成刚 车成志 黄金龙;“整”出生金的土[N];成都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健生;新时期土地整理重点确定[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杨邦杰;搞好土地整理需要创建长效机制[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张璀;安乡土地整理服务新农村建设[N];中国矿业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