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卓,鲍洁,谷颍江,黄秀华;应用灰关联模式识别模型评价枯水期汉江水质[J];净水技术;2003年02期 |
2 |
张志祥,陆晓华;汉江水质评价的化学计量学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4年01期 |
3 |
杨洁,吴贻名,万飚;汉江水质综合评价的BP网络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1期 |
4 |
窦明,谢平,夏军,张万顺,侯丙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水华影响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
5 |
郑文波,侯国祥,徐学军,袁艳斌;应用MO的汉江水污染控制信息系统的开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6 |
曾卓,邱璇,陈凯,陈珊珊;汉江水华硅藻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试验[J];给水排水;2004年02期 |
7 |
敖荣军;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
8 |
卢大远,刘培刚,范天俞,彭辉,张政科;汉江下游突发“水华”的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
9 |
薛野;;运建立:汉江声气通南北[J];南风窗;2005年24期 |
10 |
马先锋;韩长绵;刘明阳;李爱民;;汉江挥发半挥发有机污染物监测与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
11 |
蒋重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1992年06期 |
12 |
王红萍,夏军,谢平,窦明;汉江水华水文因素作用机理——基于藻类生长动力学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
13 |
马先锋;刘慕凡;施敏芳;韩长绵;刘明阳;李爱民;;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汉江有机污染物[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
14 |
汪永晨;;岁末年初汉江行[J];环境;2006年02期 |
15 |
侯国祥,张开华,李可芳,翁立达;基于MapObjects的汉江水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5期 |
16 |
窦丽丽;;运建立 汉江守望者[J];环境与生活;2009年06期 |
17 |
张春玲;陕西省汉江、丹江非点源污染及控制对策[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2年01期 |
18 |
侯国祥;黄凯辉;李洪斌;叶闽;;基于WebGIS的汉江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
19 |
陈根祥,胡高平,张德兵;汉江发生“水华”的水文因素[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20 |
张兆钧,秦敬薰,张政科,杨天媛,周慧芬;汉江武汉城区段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方案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4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