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自动气象站防雷实践经验

谭清波  刘朝英  刘诗韬  石文俊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动气象站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共用接地技术和屏蔽材料选择等综合防雷技术,是在历时五年的自动气象站防雷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做好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工作有一定实用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阳;;海上自动气象站[J];气象科技;1980年05期
2 张菊生;;美国气象业务自动化现状及公元2000年展望[J];气象科技;1980年04期
3 张菊生;;大气探测技术的变革、现状和发展趋势[J];气象科技;1980年S6期
4 王素梅;;七十年代以来苏联的气象工作概况[J];气象科技;1981年04期
5 ;气象资料自动编集和中继系统[J];气象科技;1981年S3期
6 王素梅;;苏联的地面气象观测[J];气象科技;1981年S4期
7 A.O.Van Gysegem;林晔;;城市自动气象测站网的技术要求[J];气象科技;1981年S4期
8 张奎林;气象台站的防雷问题[J];气象;1982年08期
9 M·阿伦森;张世忠;;瑞典天气雷达在未来观测和预报系统中的作用[J];气象科技;1983年02期
10 郭锡钦;;测定日照时数的仪器[J];气象科技;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时煦;;再论古建筑物与故宫博物院的防雷[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2 马宏达;;北京故宫与古建筑物的防雷[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3 王时煦;于倬云;白丽娟;;故宫博物院的防雷历史与经验总结[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4 李炬;王晓云;崔克强;;北京城近郊区的风场数值模拟试验[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5 吕文华;朱乐坤;王经业;;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方法的研究[A];首届气象仪器与观测技术交流和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苏忠诚;辛凯;谢宝海;;Milos500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与现场检测[A];首届气象仪器与观测技术交流和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7 林挺玲;;自动气象站的检定检测[A];首届气象仪器与观测技术交流和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8 周雄伟;李志勇;周斌;张永军;;新疆铁路大风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启示[A];首届气象仪器与观测技术交流和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9 王强;邓北胜;徐怀刚;周小刚;李金香;张蔷;;北京城市雾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10 刘继;;全国各行业各部门各种工程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与接地结构标准,各地实用值以及存在的问题[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琚新刚;智能气压传感器系统的研制[D];郑州大学;2004年
2 胡德胜;分布式气象检测微系统软件开发[D];东南大学;2004年
3 严勇;基于ARM和uC/OS-Ⅱ的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采集系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但永平;基于GPRS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D];郑州大学;2005年
5 刘红兵;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6 石钰;基于GPRS的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张江林;基于ARM核的嵌入式气象传感器数字化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金焰;漫话故宫博物院建筑的防灾安全设计[N];中国建材报;2001年
2 张芳钧;防雷产业的“陷阱”[N];中国气象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王明;提高防雷意识 减少自然灾害[N];贵州政协报;2001年
4 陈秉华;把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N];广西日报;2002年
5 郭蕾;多措并举 防患未然[N];中国电力报;2003年
6 ;防雷: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N];四川日报;2003年
7 蒋和葆;劣质话机七大罪状[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8 ;江苏省气象管理办法[N];新华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闻笙;电气设计防雷 四招制胜[N];中华建筑报;2003年
10 段溯舸;重庆积极开展森林雷电防护研究[N];中国气象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