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废弃土地复垦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磷矿山废弃土地状况及其磷矿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探讨废弃磷矿土地复垦规划及复垦后土地功能分区及用途。[结果]磷矿露天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极大,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环境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必须明确划分土地复垦目的与用途,对废弃土地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复垦。[结论]磷矿废弃土地主要成因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及弃石排土占地。通过对废弃土地的复垦规划有效协调复垦工程中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因地制宜确定废弃土地复垦后功能分区及用途管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
|
|
|
1 |
李伟,石海舟,吴思芬,刘杰;广西荔浦露天锰矿植被重建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2 |
黄义雄,方祖光;南方高岭土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3年04期 |
3 |
许丽,周心澄,王冬梅;煤矸石废弃地复垦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3期 |
4 |
张倩华;何坤志;;城市工业废弃地污染问题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08期 |
5 |
孙庆业,任冠举,杨林章,安树青;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5年01期 |
6 |
许风娟,王立红;济南市南部山区采石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探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7 |
乔保雨;孙文哲;韩炳英;;产业废弃地的修复——以邯郸钢渣山环境综合整治为案例[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8 |
李洪远;孟伟庆;马春;陈小奎;鞠美庭;吴贤斌;;碱渣堆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途径探索[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
9 |
夏云;;矿区废弃地景观重生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2期 |
10 |
敦婉如,岳喜连,赵大民;垃圾填埋场营造人工植被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4年02期 |
11 |
陈芳清,张丽萍;两种人工林对工程建筑废弃地植被初始生态恢复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2003年04期 |
12 |
赵广东,王兵,苏铁成,白秀兰,李刚;煤矸石山废弃地不同植物复垦措施及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年02期 |
13 |
王世强;王德青;胡长玉;方建新;胡辉;;石灰炉渣废弃地理化特性与植被恢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4期 |
14 |
王兵;赵广东;苏铁成;李刚;白秀兰;;极端困难立地植被综合恢复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1期 |
15 |
尚文勤;朱利平;孙庆业;杨林章;;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尾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变化[J];生态环境;2008年02期 |
16 |
王婧静;;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
17 |
孙明迪;丁国栋;赵方莹;;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潜力评价方法[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年03期 |
18 |
魏英林;李淑芬;鲁建功;;镁矿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3期 |
19 |
赵陟峰;郭建斌;景峰;郭汉清;;山西葛铺煤矿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2期 |
20 |
方向京;王伟;张洪江;程金花;郑国强;;云南省个旧锡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