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凹距飞虱族(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分属检索表及一新属记述(英文)

陈祥盛  
【摘要】:本文详细记述了飞虱科昆虫1新属——奇节飞虱属Mirocauda Chen,gen.nov.和1新种——白带奇节飞虱 Mirocauda albilineana Chen,sp.nov.,附新属新种及部分已知种的鉴别特征图28幅。新属的共同衍征为:前翅横脉靠近端部1/3处;雄虫臀节具粗大片状突起;尾节腹缘呈V形凹陷。新属的祖征为:后足胫距大而厚,内侧凹入,后缘无小齿;阳茎基部复杂、不对称且自该处至少具生1长刺突。根据后足胫距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新属应隶属于凹距飞虱族Tropidocephalini,与马来飞虱属Malaxa Melichar较近缘,两属的共同特征为:头顶方形,触角长,前翅狭长。两属的区别特征为:新属头顶中侧脊于头顶端缘汇合,额两侧脊近平行,触角未超过额唇基缝,前翅黄脉靠近端部,雄虫臀节具粗大片状突起,尾节腹缘V形凹入。论文对世界和中国凹距飞虱族的分类沿革、经济意义等进行了概述,给出了凹距飞虱族中国现有17个属(含3个亚属)的分属检索表,指出2个新异名:即Malaxa aurunca Yang et Yang为黄小头飞虱Malaxella flava Ding et Hu的新异名,Specinervures liquida Yang et Yang为断带异脉飞虱Specinervures interrupta Ding and Hu的新异名。此外,对便于读者了解中国凹距冰虱族的全貌,论文还以附录的形式提供了经作者系统整理的中国凹距飞虱族17属81种(其中系本文作者定名发表的有2新属16新种)名录,内容包括各现有属的种数、寄主和分布。研究标本和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子忠;宋月华;;中国殃叶蝉亚科一新属新种(半翅目,叶蝉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8年01期
2 武三安;;粉蚧科一新属一新种(半翅目,蚧总科)[J];动物分类学报;2010年04期
3 丁锦华,杨莲芳;凹距族飞虱一新属(同翘目:飞虱科)[J];昆虫分类学报;1987年01期
4 丁锦华,杨莲芳,胡春林;我国云南害竹飞虱的新属和新种记述(同翅目:飞虱科)[J];昆虫学报;1986年04期
5 秦道正;陈旭东;林裕芳;;特里飞虱属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卢氏特里飞虱的再描记(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11年01期
6 戴仁怀;李子忠;陈学新;;中国殃叶蝉亚科一新属新种(半翅目,叶蝉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6年03期
7 秦道正;;中国飞虱科二属分类概要及三新种记述(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6年02期
8 黄其林,丁锦华,田立新,葛钟麟;飞虱科二新属五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0年02期
9 秦道正;中国飞虱族一新属一新种(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5年04期
10 任树芝;我国南方地区龟蝽新属新种记述[J];武夷科学;2000年00期
11 丁锦华;飞虱科两新属记述(同翅目:飞虱科)[J];昆虫学报;1983年03期
12 范青海,李隆术;小黑螨科一新属新种 (蜱螨亚纲:辐螨亚目)[J];动物分类学报;1995年03期
13 段亚妮;江俊起;;角顶叶蝉族系统分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14 秦道正;王树叶;林裕芳;;中国飞虱科二新纪录种记述(半翅目,蜡蝉总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10年04期
15 陈祥盛,李子忠;凹距族飞虱一新属一新种(同翅目:飞虱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0年04期
16 郭良珍,梁爱萍;飞虱科(半翅目)二新种和中国大陆二新纪录种(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5年04期
17 葛钟麟;飞虱科一新属二新种(同翅目)[J];动物分类学报;1982年02期
18 陈祥盛,李子忠,丁锦华;飞虱科三新属四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1年03期
19 张金标,吴玉清;厦门港水螅水母类一新属一新种[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1年01期
20 叶妙荣,傅天佑;亚科鱼类一新属新种记述(鲤形目:鲤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祥盛;;中国凹距飞虱族(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分属检索表及一新属记述(英文)[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任树芝;卜文俊;;中国异蝽科(Urostylidae)研究进展[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楠;李勇;张武;郑少林;;辽宁西部早三叠世苏铁植物一新属——(Mediocycas gen.nov.)及其演化意义[A];第四届全国苏铁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张虎芳;郑乐怡;;七种蝽科昆虫的染色体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陈静;乔格侠;;扁蚜亚科昆虫虫瘿多样性研究(半翅目:蚜科)[A];“回眸六十年,再创新局面”——北京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刊[C];2010年
6 王莹;任东;;内蒙古道虎沟地区中生代古蝉科化石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敏;;DNA条形编码应用于半翅目中的研究与讨论[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1:DNA条形码可以改变人类认知生物物种的方式吗[C];2009年
8 刘国卿;丁建华;;中国蝎蝽总科(半翅目:异翅亚目)分类研究[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丁健华;刘国卿;;潜蝽科中国一新记录属(半翅目:潜蝽科)[A];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卜文俊;;关于Derepteryx White,Pterygomia Stal和Molipteryx Kiritshenko(半翅目:缘蝽科)的名称问题[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琮;世界秀头叶蝉亚科系统学研究(半翅目:头喙亚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张莉莉;中国长足虻亚科系统分类研究(双翅目:长足虻科)[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孙强;中国乌叶蝉亚科系统分类研究(半翅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刘明;中国东北中生代象甲和花蚤化石研究(昆虫纲:鞘翅目:象甲总科,花蚤科)[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经贤;中国瘤姬蜂亚科分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王义平;中国茧蜂亚科的分类及其系统发育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齐宝瑛;盲蝽科部分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秦道正;中国小绿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黄敏;中国小叶蝉族分类研究(同翅目:叶蝉科:小叶蝉亚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杨玲环;中国横脊叶蝉系统分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中国片角叶蝉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2 段亚妮;中国角顶叶蝉族分类研究(半翅目:叶蝉科:角顶叶蝉亚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孙钦霞;蝽亚科部分族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半翅目:蝽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马春燕;蝽科部分类群EST同工酶的系统学研究(半翅目:蝽科)[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聂晓萌;缘蝽科部分种类线粒体COⅡ基因的分子系统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启瑞;缘蝽科部分种类酯酶同工酶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半翅目:缘蝽科)[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唐毅;西南地区木虱总科区系分类研究(半翅目:胸喙亚目)[D];贵州大学;2007年
8 郭宏伟;中国菱蜡蝉科分类研究(半翅目:蜡蝉总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郭文英;蚜虫代表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健文;广西瘿螨分类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强;兰州发现新属恐龙,吃植物牙齿“无龙可比”[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薄熙惠 本报记者 张旭;传说中的“蝜蝂”在凌源现身[N];辽宁日报;2009年
3 邹震 程宏钧;新疆发现早期哺乳动物化石新属[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记者陈敬农;中华恐龙园飞来“吉祥鸟”[N];科技日报;2002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甘勃;与“杀人蜂”狭路相逢该怎么办[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马扬 李晓玲;中国首次发现早期哺乳动物“准噶尔兽”化石[N];福建科技报;2007年
7 方旭 霍红;沈师大动物学科科研论文世界居前[N];沈阳日报;2007年
8 ;辽西发现第二只“最古老的鸟”[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罗静;鸟类起源又有新发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刘安;昆虫与植物间存在新型传粉模式[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