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凹距飞虱族(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分属检索表及一新属记述(英文)
【摘要】:本文详细记述了飞虱科昆虫1新属——奇节飞虱属Mirocauda Chen,gen.nov.和1新种——白带奇节飞虱 Mirocauda albilineana Chen,sp.nov.,附新属新种及部分已知种的鉴别特征图28幅。新属的共同衍征为:前翅横脉靠近端部1/3处;雄虫臀节具粗大片状突起;尾节腹缘呈V形凹陷。新属的祖征为:后足胫距大而厚,内侧凹入,后缘无小齿;阳茎基部复杂、不对称且自该处至少具生1长刺突。根据后足胫距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新属应隶属于凹距飞虱族Tropidocephalini,与马来飞虱属Malaxa Melichar较近缘,两属的共同特征为:头顶方形,触角长,前翅狭长。两属的区别特征为:新属头顶中侧脊于头顶端缘汇合,额两侧脊近平行,触角未超过额唇基缝,前翅黄脉靠近端部,雄虫臀节具粗大片状突起,尾节腹缘V形凹入。论文对世界和中国凹距飞虱族的分类沿革、经济意义等进行了概述,给出了凹距飞虱族中国现有17个属(含3个亚属)的分属检索表,指出2个新异名:即Malaxa aurunca Yang et Yang为黄小头飞虱Malaxella flava Ding et Hu的新异名,Specinervures liquida Yang et Yang为断带异脉飞虱Specinervures interrupta Ding and Hu的新异名。此外,对便于读者了解中国凹距冰虱族的全貌,论文还以附录的形式提供了经作者系统整理的中国凹距飞虱族17属81种(其中系本文作者定名发表的有2新属16新种)名录,内容包括各现有属的种数、寄主和分布。研究标本和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
|
|
|
1 |
李子忠;宋月华;;中国殃叶蝉亚科一新属新种(半翅目,叶蝉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8年01期 |
2 |
武三安;;粉蚧科一新属一新种(半翅目,蚧总科)[J];动物分类学报;2010年04期 |
3 |
丁锦华,杨莲芳;凹距族飞虱一新属(同翘目:飞虱科)[J];昆虫分类学报;1987年01期 |
4 |
丁锦华,杨莲芳,胡春林;我国云南害竹飞虱的新属和新种记述(同翅目:飞虱科)[J];昆虫学报;1986年04期 |
5 |
秦道正;陈旭东;林裕芳;;特里飞虱属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卢氏特里飞虱的再描记(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11年01期 |
6 |
戴仁怀;李子忠;陈学新;;中国殃叶蝉亚科一新属新种(半翅目,叶蝉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6年03期 |
7 |
秦道正;;中国飞虱科二属分类概要及三新种记述(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6年02期 |
8 |
黄其林,丁锦华,田立新,葛钟麟;飞虱科二新属五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0年02期 |
9 |
秦道正;中国飞虱族一新属一新种(半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5年04期 |
10 |
任树芝;我国南方地区龟蝽新属新种记述[J];武夷科学;2000年00期 |
11 |
丁锦华;飞虱科两新属记述(同翅目:飞虱科)[J];昆虫学报;1983年03期 |
12 |
范青海,李隆术;小黑螨科一新属新种 (蜱螨亚纲:辐螨亚目)[J];动物分类学报;1995年03期 |
13 |
段亚妮;江俊起;;角顶叶蝉族系统分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
14 |
秦道正;王树叶;林裕芳;;中国飞虱科二新纪录种记述(半翅目,蜡蝉总科)(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10年04期 |
15 |
陈祥盛,李子忠;凹距族飞虱一新属一新种(同翅目:飞虱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0年04期 |
16 |
郭良珍,梁爱萍;飞虱科(半翅目)二新种和中国大陆二新纪录种(英文)[J];动物分类学报;2005年04期 |
17 |
葛钟麟;飞虱科一新属二新种(同翅目)[J];动物分类学报;1982年02期 |
18 |
陈祥盛,李子忠,丁锦华;飞虱科三新属四新种(同翅目:蜡蝉总科)[J];动物分类学报;2001年03期 |
19 |
张金标,吴玉清;厦门港水螅水母类一新属一新种[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1年01期 |
20 |
叶妙荣,傅天佑;亚科鱼类一新属新种记述(鲤形目:鲤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