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晓霞王泰庆  
【摘要】:正 把文化发展,复兴中华文化作为我们整个国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迫不及待的问题。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复兴中华文化并非是复古,也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或否定,而是在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通过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实际情况,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去迎接各种挑战,是一项有利于子孙后代、有利于人类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伟大工程。当今世界,人类而临许多问题,如:战争、邪教泛滥、宗教极端、环境的破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建标;;科学发展观的三大理论渊源及现实意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周建标;;科学发展观的三大理论渊源[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殷志刚;;全面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年09期
4 许涞华;;浅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维意义[J];阵地与熔炉;2009年04期
5 栾宏;;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探微[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杨信礼;;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年01期
7 黄宇弦;;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关怀意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王红梅;周宏伟;;浅析科学发展观之全面协调发展的哲学意蕴[J];传承;2007年07期
9 徐向飞;;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科学发展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10 张富文;;试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1 周执平;;走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误区[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06期
12 刘焕明;徐向飞;侯玉;;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3 李敏华,石勇;科学发展观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与完善[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4 瞿晓琳;;论邓小平对科学发展观的贡献[J];理论界;2006年04期
15 韩丽洁;刘志强;;把握和谐社会真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16 杜庆君;;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7 张扬;;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18 贾陆英;;树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观念[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19 祝黄河;张吉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4期
20 赵晓会;;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霞;王泰庆;;科学发展观与中华文化的复兴[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锡宝;;从文化资本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3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世贵;;科学发展观:我党发展理论的创新[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5 黄龙保;;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淑君;;科学发展观与提高执政能力[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7 王伟凯;;论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力提升的逻辑关系[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8 罗永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9 程家明;;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鸿武;;科学发展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毛劲歌;毛泽东邓小平行政决策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王佳;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曙光;以人为本“元”论[D];武汉大学;2010年
9 王建文;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成长[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崔晓晖;意识形态认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菊;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孙云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蕴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黄焕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施文鑫;和谐执政是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06年
5 刘凯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王艳;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伟明;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郭培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程龙;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郑州大学;2006年
10 程玉萍;试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执笔:闫志民;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N];人民日报;2007年
2 韦瑞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建设[N];战士报;2005年
3 霍州煤电集团汾河焦煤公司运销公司 乔鑫灵;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N];山西科技报;2005年
4 侯远长;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创新[N];贵阳日报;2007年
5 王真;论科学发展观的体系特征[N];解放军报;2007年
6 陈小林;科学发展观:党对执政三大问题的科学回答[N];江西日报;2007年
7 陈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民主监督[N];联合时报;2006年
8 邢霞 整理;科学发展观最后的落脚点是“运作”[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贾立钢;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解读[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兰州市社科院 邓生菊;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N];兰州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