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提升区域物流能力 促进承接产业转移

王兴中  陈宪忠  
【摘要】: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到作用,由于交通运输等物流设施难以短期内改善,区域物流能力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另一个障碍,需要通过提升欠发达地区物流能力来促进承接产业转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娟娟;;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J];江淮;2011年01期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安徽省政府举行工作会谈[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10期
3 新华;;大规模产业转移将改变民工打工迁徙路线[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07期
4 ;切实做好承接产业转移重大项目人力资源工作[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2期
5 蔡景庆;;欠发达地区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的策略探析——中部崛起之贯彻“十一五”规划的产业视角[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6 李泽民;;基于中国国情的产业转移动力机制探究——兼论我国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对策[J];学术论坛;2007年11期
7 漆先望;;市场主导 政府调控[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05期
8 孙存准;;走出用工怪圈[J];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03期
9 董萍;;围绕承接产业转移 强力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与马鞍山市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J];中国就业;2010年07期
10 植凤寅;;产业承接应体现绿色金融的原则——四川省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金融;2009年18期
11 ;池州市着力打造“六个示范” 加快建设绿色新江城[J];决策;2010年06期
12 肖雁飞;廖双红;刘友金;;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能力研究:理论与指标——基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角度[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3 ;新政速递[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22期
14 冯华;胡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能力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10期
15 王结义;吴韬;;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问题与出路[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6 杨学梅;;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区域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09期
17 田华杰;杨蕾;;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物流能力评价——以河北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0年36期
18 王小丽;;河南省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11年04期
19 覃儒展;王力虎;;广西区域经济物流弹性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20 秦坚贵;徐冬芳;陈悦;谢明;;基于熵权法的苏南三市区域物流能力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中;陈宪忠;;提升区域物流能力 促进承接产业转移[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莫光政;;广西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杨红;;政府在产业转移中的生态责任与生态决策[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服务区域物流产业发展[A];2011年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1年
5 殷辉;陈劲;谢芳;;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评价[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徐春华;;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几点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7 潘裕娟;陈忠暖;;关于泛珠三角物流现状及构建泛珠三角物流圈的思考[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段琰;王迎军;;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探讨[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春河;张文杰;邱潇潇;;中国区域性物流集聚实证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潜;;基于权系数的区域物流园区规划方法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华;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郑斌;区域物流网络中心选址及线路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周凌云;区域物流多主体系统的演化与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青青;现代区域协同物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吴文征;物流园区网络协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中强;区域物流发展要素中的物流基础、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郭书山;中原城市群产业升级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黄虎;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义龙;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亮;区域物流的协同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笑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和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陈军红;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西省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马良;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黄丽娟;和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财政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王子龙;区域物流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7 吴义虎;“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一般均衡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8 元振海;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9 胡春红;区域物流规划方法与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2年
10 葛俊;湖南省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永荣 程颖 严华;承接产业转移, 迎江民政着力在“五民”上下功夫[N];安庆日报;2010年
2 陈丹华;承接产业转移应尽快建立专利服务机构[N];安庆日报;2010年
3 李辉 本报记者 郭明;大力推进质量兴市 有效承接产业转移[N];中国质量报;2010年
4 本报评论员 吕立勤;承接产业转移西部还需新举措[N];经济日报;2004年
5 周英飞;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能力[N];广西日报;2008年
6 肖铁军;承接产业转移 打造创业城市[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尧;长风破浪会有时[N];巢湖日报;2010年
8 田炜记者 廖文凯;推出五项措施 工商努力承接产业转移[N];眉山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张凤翔 记者 靳生;承接产业转移商会不可或缺[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政办;杨道喜率队调研我区节能减排、产业转移工作[N];广西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