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梁少英  
【摘要】:正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广西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主线。因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与增长,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广西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粟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2 辛慧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的战略与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9年11期
3 赵豫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1年10期
4 王领西;;从欧洲一体化看东盟发展路径[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5 甘秋亮;何晓春;;风起南方——广西凭借东盟商机构筑经济平台[J];法制与经济;2005年06期
6 韦海鸣;;基于经济整合理论的广西对东盟开放战略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9年04期
7 华晓红;汤碧;;香港:CAFTA框架下泛珠三角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平台[J];亚太经济;2006年04期
8 刘明玉;彭红斌;;西双版纳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思路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7期
9 刘云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华商的作用[J];八桂侨刊;2005年05期
10 莫晨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1 何塞L·通松 ,向来;地区经济—体化对越南的挑战[J];南洋资料译丛;2000年02期
12 汪小容;;玉林:进军粤港澳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J];经贸世界;2003年05期
13 李皖南;;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投资效应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6年03期
14 任晶晶;;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J];领导文萃;2008年10期
15 邵秀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东盟投资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5期
16 林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广东经济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10期
17 朱佳;;浅析东盟对东亚共同体构建的作用[J];南方论刊;2010年06期
18 田密;;试论中日韩自贸区与东亚经济合作进程的关系[J];中国外资;2011年13期
19 冬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01年12期
20 何霄;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理扩展和延伸——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分析[J];国际观察;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2 钟启泉;寿思华;蒋小勇;;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参与东南亚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3 张晓静;;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4 李德敏;;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促进广西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5 陆兵;;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努力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6 钟启泉;蒋小勇;;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现状分析[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7 梁赞安;;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下广西生产力发展研究[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8 梁赞安;;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下广西生产力发展研究[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宋太庆;;中国泛金三角经济区设想——泛东盟经济区的3An模型[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林华生;;东亚经济整合的探讨[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原杕;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税收收入与指标体系[D];西北大学;2004年
3 刘建其;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D];厦门大学;2003年
4 王楠;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陈俊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曹邦英;产业集群成长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皓;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军;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与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晴;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D];外交学院;2008年
2 程才华;国际产业资本流动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3 苗丽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孟飞飞;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刘云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赵学峰;“入世”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杰;国内产业结构低端锁定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煜琳;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势不可挡[N];西部时报;2006年
2 记者 杨民;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找准定位[N];广西日报;2005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林若飞 实习生 张希;深圳东盟经贸互惠双赢[N];深圳商报;2006年
4 中共德宏州委书记 刘一平;建立德宏一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 推进中缅经贸和谐发展[N];云南科技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黄敏 陈媚 实习生 刘成军;投资热潮涌南宁[N];南宁日报;2008年
6 特派记者傅春荣;黄孟复率团抵达宿务受到热烈欢迎[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黎黎;回顾新闻 展望趋势 畅谈感受[N];南宁日报;2010年
8 欣广;广西大学的“中国——东盟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记者  杨清;正确战略带来良好效应[N];广西日报;2006年
10 杨国民 何振红;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 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N];经济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