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国忠  
【摘要】:对滇、黔、桂三省(区)交界致洪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致洪暴雨发生要达到一定的能量、水汽及抬升运动,暴雨的落区位于高能、高湿舌区的辐合中心,且湿舌、能舌主要存在于对流层中、低层,当其向上伸展得越高,暴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蔡平;郭桥;焦学志;王晓伟;;怀化一次暴雨过程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S1期
2 陈淑红;王爱玲;赵武;;2010年7月19日河南省安阳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3 王安俊;;2010年7月19日安阳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河南科学;2011年09期
4 许弋;周丽娜;张萍;;贵州春季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5 周翠芳;何佳;杨海山;张广平;;2010年宁夏北部第一场透雨天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6 王林;覃军;陈正洪;;一次暴雪过程前后近地层物理量场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陈云辉;蔡菁;马中元;郭艳;;江西两次不同季节强飑线天气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02期
8 肖敏光;王吉明;彭霞;张徽;何敏勤;;“4.19”萍乡地区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张强;梁俊聪;何文勇;;台风“莫拉菲”致梧州暴雨成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6期
10 何卓玛;殷显辉;张春秀;乜国妍;;2011年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季第一场透雨成因分析[J];青海科技;2011年04期
11 屠月青;张科;奚丽霞;;哈密地区一次罕见的秋季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12 李文娟;郦敏杰;;基于探空资料的雷暴潜势预报方法[J];广东气象;2011年03期
13 叶成志;李昀英;;湘东南地形对“碧利斯”台风暴雨增幅作用的分析[J];暴雨灾害;2011年02期
14 周翠芳;张广平;杨海山;杨宝玲;方宁莲;顾宁;;宁夏北部高温天气特征及预报分析[J];宁夏工程技术;2011年02期
15 成秀萍;;2009年5月青海省一次大降水天气分析[J];青海科技;2011年03期
16 官元红;周广庆;陆维松;;初始场的同化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影响[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7 蔡爱莲;姜俊玲;王日东;;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J];山东气象;2011年02期
18 王云峰;卢强;王斌;袁金南;韩月琪;;台风过程数值模拟中4种初值化方案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11年04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元顺;许书成;徐森林;刘志勇;;“03·9”汉江流域秋季致洪暴雨的分析与预报[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03.7淮河大水的水文气象学问题”分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元顺;刘志勇;许书成;刘志臻;;“05·10”汉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分析与预报[A];2006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湖北省第一届防雷论坛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6年
3 徐元顺;刘志勇;许书成;刘志臻;;汉江流域“05·10”致洪暴雨的分析与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和评估”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徐元顺;许书成;刘志勇;;中低层物理量场对秋季致洪暴雨过程的作用[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徐元顺;许书成;刘志勇;;“03·9”汉江流域秋季致洪暴雨成因分析[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6 刘国忠;;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致洪暴雨的特征分析[A];2004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4年
7 吴健杰;;6.14桂江特大洪峰的气象条件分析[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胡五九;王俊;汪丽明;金华星;;利用T213资料物理量场制作滁州市暴雨预报系统[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刘强军;;“05·6”华北大雾天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谷秀杰;王友贺;李周;张永涛;;2007年12月25~27日河南省大雾成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学祥;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动力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严明良;沪宁高速公路低能见度浓雾特征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致洪暴雨预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梁红飞;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3 董长宝;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学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王捷纯;华南西部热带气旋强降水监测和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贾显锋;广西柳江致洪暴雨成因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陈莲;基于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的初始扰动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陈德花;2010年6月14~15日福建暴雨背景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王秋云;沪宁高速公路高、低温胁迫的模拟试验和数值预报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冯良敏;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廖芷仪;天山地区暴雨数值模拟及资料同化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运芳 曾晓伟;淮河致洪暴雨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气象报;2004年
2 曾晓伟 刘勇;气象水文专家会诊淮河致洪暴雨[N];中国气象报;2003年
3 记者 李丹 王瑾 通讯员 王德英;百名专家探析南方致洪暴雨[N];中国气象报;2006年
4 张人禾 倪允琪 王德英;再探暴雨形成机理为精准预报提供支撑[N];中国气象报;2006年
5 通讯员 王德英;继续加大基础理论研究力度[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李晔 陈卫红;盘点淮河大洪水[N];中国气象报;2003年
7 钟燕平;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启动[N];农民日报;2008年
8 丁继武刘晓林 通讯员 王德英;国家九七三暴雨项目明确研究重点[N];中国气象报;2007年
9 记者 郑菲 通讯员 王德英;国家九七三项目“我国南方暴雨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N];中国气象报;2008年
10 冉瑞奎;汪志祥;张红平;课题申请如何定位[N];中国气象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