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毅  
【摘要】:在光突发交换(OBS)系统中,光纤延迟线(FDL)和可调波长变换器(TWC)被用来解决突发交换中的资源竞争问题,其配置方式与交换性能有直接联系。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在N ×M交换节点中分别采用FDL结构、TWC结构和同时采用FDL结构、TWC结构的交换性能。结果表明,在同时采用FDL和TWC的配置方式下,当Load=0.9时,k=7,在B=8D的条件下能达到较低的丢包率(10 -6),交换性能更优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包宋建;;基于探测圈覆盖的光突发交换网络故障定位[J];电视技术;2011年12期
2 盖美庆;赵尚弘;李勇军;朱子行;李瑞欣;;OBS网络数据信道调度算法性能比较与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1年08期
3 黎珉;洪炜宁;章国顺;钱良存;;光源相位噪声对干涉传感系统噪声影响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4 周琳;;基于JET协议的OBS网络阻塞性能分析[J];煤炭技术;2011年09期
5 管爱红;王波云;张元;傅洪亮;;OBS网络中基于优先级与参数可调的偏射路由算法[J];电子学报;2011年07期
6 张海芳;管爱红;;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冲突解决方法研究[J];电子质量;2011年08期
7 李瑞欣;赵尚弘;幺周石;郑伟;李勇军;刘振霞;;通信卫星光电混合交换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1年06期
8 肖华菊;王翔;张洁;;激光器线宽虚拟测试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8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丽;薛永毅;杨延嵩;;光突发交换及其关键技术[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毅;;光突发交换网络中核心节点交换性能研究[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温海波;李乐民;;光突发交换技术原理及其相关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颖;陈向宁;;基于光纤延迟线的全光量化编码方案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龚倩;林金桐;;光突发交换的实现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6 张民;王建;叶培大;;配置有限FDLs和优先权的光突发交换性能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马世峰;李新碗;吴龟灵;陈建平;;光突发交换试验网边界路由器业务分类研究[A];第三届中国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丁桥;李新碗;吴龟灵;陈建平;;光突发交换边缘节点组装、调度算法的设计和实现[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9 丁桥;李新碗;吴龟灵;陈建平;;光突发交换边缘节点组装算法的设计和实现[A];第三届中国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马世峰;李新碗;吴电灵;陈建平;;支持QoS光突发交换边缘路由器的实现[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耀华;光突发交换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张旨遥;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可调光纤延迟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姚明旿;光突发交换网络核心结点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付明磊;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拥塞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5 许华东;光突发交换网络架构及业务量梳理技术[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谭伟;光突发交换中核心节点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张奭;光突发交换网络中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侯睿;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冲突解决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郑伟;光突发交换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10 李雷;面向特殊用户的光因特网光交换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代展;光突发交换网络中支持QoS的竞争解决方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雷;温控高精度大范围连续可调光纤延迟线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毅;光突发交换(OBS)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项冰冰;光突发交换网络竞争解决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刘桂;量子通信网络结构与协议研究及光突发交换网络信道调度算法的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杨杰;光突发交换中的路由和冲突解决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7 蒋红进;蚁群算法在光突发交换网络路由中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赵萌;基于可变光纤延迟线的长距离激光测距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郑国栋;光突发交换网络的多机仿真平台搭建及其公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孙万举;光突发交换中支持QoS的资源预留机制及自适应波长分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唐建军;光突发交换渐露峥嵘[N];通信产业报;2006年
2 光通信;光交换网络技术热点跟踪[N];通信产业报;2002年
3 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中心 张民;城域光网:在变革中求发展[N];通信产业报;2004年
4 何丽;创造光的奇迹[N];通信产业报;2003年
5 徐昕;全光交换不再遥远[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CCID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我国光传输设备市场现状与技术走势[N];通信产业报;2002年
7 清华大学 万辛 郑小平 张汉一;光网络的动态特性与可扩展性[N];人民邮电;2009年
8 蓝李丹 杨木清;基于GMPLS的OBS网络技术[N];人民邮电;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