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波;刘娟丽;邓军;;变形监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山西建筑;2011年23期 |
2 |
王世杰;杨国林;;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研究综述[J];矿山测量;2009年06期 |
3 |
欧阳群霞;;灰色GM(1,1)模型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0年03期 |
4 |
王秀萍;吴清海;赵宝锋;;灰色模型联合小波变换进行变形预测的研究[J];工程勘察;2006年12期 |
5 |
韦寒波;高振林;孙世国;;北京某建筑地基的沉降监测与灰色预测[J];岩土工程界;2008年06期 |
6 |
姜晨光,林新贤,黄家兴,吕国栋,于绍峰;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变形监测与初步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2年08期 |
7 |
鲍兴南,邓治云,周治贵,张学举;连云港西大堤变形监测的研究[J];地矿测绘;1998年02期 |
8 |
潘松庆,许捍卫;围堰工程施工中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J];工程勘察;1999年04期 |
9 |
陶华学,王尤选;现代变形监测多目标非线性动态优化设计的一个新方法[J];勘察科学技术;1999年03期 |
10 |
郭洪生,滕金龙,马晓光;GM(1,1)模型在建筑物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东北测绘;2000年01期 |
11 |
张鸿旭,赵营海,勾波;岩体与基础原位变形监测与稳定性评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23期 |
12 |
唐海威;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J];交通标准化;2005年Z1期 |
13 |
杨柳,王茂;灰色理论在地下排水管线GIS中的应用[J];中南公路工程;2005年01期 |
14 |
陈子进,吴斌,梅连友,杜晓梅,杜伟平,马平平;高边坡挡墙变形监测方法探讨——全站仪自由设站差分法[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5 |
邹洪波;;利用灰色理论对主动控制中时间滞后补偿问题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7年08期 |
16 |
王军涛;;灰色理论在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08期 |
17 |
吴继忠;潘庆林;花向红;;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动态特性分析[J];工程勘察;2008年05期 |
18 |
秦世茂;夏小裕;阴焕荣;;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去噪在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年18期 |
19 |
魏玉明;党星海;;最小二乘配置法在建筑物形变监测分析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8年03期 |
20 |
赵宜行;;GPS在高层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