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我国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低碳减排成为必然。上海作为中国的巨型城市,坚持走绿色低碳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道路,支持率先实现碳达峰。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尺度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时间和空间演化规律,提出低碳城市内部精细化规划与管理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市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的变量分析模型,用以探究区域属性、区域经济、城市规划及产业结构等类型变量对上海市各行政区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根据地均碳排放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各行政区聚为三类,进一步探究各类型变量影响作用的空间区域特征。研究发现,上海市各区域有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构成尤其是二、三产业的构成与变化是影响地区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考虑影响因素空间分异性,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上海市2010-2016年碳排放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共线性检验,筛选人均财力、政府投资、住工比例及建筑施工四个因素构建上海市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上海市地均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上海市地均碳排放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静安区、宝山区,上海市边缘城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为低-低集聚区。政府投资、建筑施工对上海市碳排放量起到明显的正向作用,且政府投资对上海市各区的碳排放增长作用强度最大,但随时间呈现递减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