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摘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突出强调了"金融支持"的重要性。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惠民惠农的政策,在改善农村金融体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振兴农村,必须发展农村金融。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对于我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20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面板数据来测度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使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蓝皮书(2018)构建的指标体系来测算我国省域的乡村振兴指数;综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动态演进、区域差异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三个角度展开研究。首先,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爬取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文本,通过LDA主题建模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各主题政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其次,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法从多重视角下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动态演进趋势,借助Markov链分析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转移的动态变化;然后,基于空间视角,借助全局以及局部莫兰指数探索空间的整体聚集和区域聚集差异特征,进一步.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分析工具深入探究全国及三大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以及差异来源。最后,通过选择SAR,SEAR,SARAR模型中的最优模型来构造空间回归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得出结论:1)"金融服务"主题在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2)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差异,且有两级分化发展态势;3)数字普惠金融省际间空间聚集效应显著,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4)数字普惠金融在各区域间发展对总体差异的影响正在减弱,而区域内反之;5)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该地区的经济水平显著正向影响乡村振兴。对此提出建议:1)因地制宜并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数字普惠金融应秉持"市场导向,国家支持"的发展理念;3)建立健全政府指导机制,积极引导全民参与;4)多方联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5)大力推动乡村数字化发展,创新推动乡村振兴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