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风险社会”视角下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建构

郑晓茹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步入了风险社会,各种社会风险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从"风险社会"理论为观察视角,分析当前我国社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试图为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建构提供一些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必扬;;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关系探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冯志宏;;风险社会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J];中国市场;2007年14期
3 宋镜明;周术国;;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刘莹;;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1期
5 陈涛;;从风险社会理论谈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0期
6 石艳;;风险社会与自反现代化:现代社会的新特征——贝克风险社会理论阐释[J];理论界;2008年04期
7 甘佳荫;;风险社会与反思性现代化——评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J];理论观察;2008年04期
8 王鹏翔;童红霞;;浅探风险社会时期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6期
9 林兴发;;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何继业;;现代风险与信仰危机[J];学术界;2007年03期
11 包仕国;;风险社会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J];大连干部学刊;2007年08期
12 刘群;;透过风险分配的逻辑看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界;2007年09期
13 M·A·努加耶夫,P·M·努加耶夫,N·T·赖马诺夫,赵思新;生活质量结构中的社会-生态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9年09期
14 庄友刚;风险社会:人生存的悖论及其扬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5 陈治国;;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建构探源[J];前沿;2010年23期
16 张文生;冯志宏;;全球化视域中的风险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17 吴金芳;郭镜;;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8 杨华;程娟;;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当代环境问题及其治理[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19 冯志宏;;风险的现代性维度[J];理论与改革;2007年06期
20 欧阳薇;;国外风险沟通研究概述[J];东南传播;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茹;;“风险社会”视角下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建构[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崔波;;传播秩序的重构——风险社会的视角[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冯必扬;;正确认识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6 沈湘平;;略论风险与和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庄友刚;;从风险社会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与历史界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江旭云;许斗斗;;技术风险规约与先进文化建设[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倩;;以复杂性思维应对风险社会[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潘斌;;风险社会与自反性现代性[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亚梅;风险社会的责任担当问题[D];复旦大学;2008年
2 潘斌;社会风险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4 何江;城市风险与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祖召;社会开放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何平;社会救助权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董濮;和谐社会构建中城市文化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丁祥艳;评价论视域的社会思潮及其引领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洪晓梅;转型时期中国社团功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少洁;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徐文涛;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福岛核事件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范正姝;应对风险社会问题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陈光;风险社会中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范利琴;试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风险社会的治理[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6 赵晖;重建现代性: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淑香;风险社会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艳;危机事件中的公共议论[D];吉林大学;2005年
9 吴金芳;我国风险治理体系的构建[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治国;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媒体人 柳五;“风险社会”与社会救助体制建构[N];东莞日报;2011年
2 杨雪冬;全球风险社会呼唤复合治理[N];文汇报;2005年
3 张义祯;风险社会与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4 实习记者 叶晓娴 本报记者 石涯;反思现代性以应对全球风险[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苏雷 译;社会工程学:应对风险社会的一种重要哲学范式[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张涛甫;控制社会风险离不开制度保障[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姜奇平;只有黑天鹅才是白天鹅[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培林;努力回答社会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N];人民日报;2003年
9 李超(作者单位:菏泽市财政干校);构建和谐社会要紧紧抓住劳资关系的和谐[N];菏泽日报;2006年
10 关信平;当SARS遭遇全球化:反思风险漩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